央广网汕尾6月26日消息(记者 官文清)今年6月25日是第34个全国土地日,活动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6月25日,广东省纪念第34个全国土地日主题宣传活动在汕尾举行。省自然资源厅一级巡视员余云州出席活动并致辞。

主场活动精彩纷呈

本次主题宣传活动由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和汕尾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聚焦集约高效用地、严格保护耕地,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共同助力“百千万工程”实施,走近耕地保护先进集体、个人,对话基层田长代表,实地踏勘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现场,活动精彩纷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汕尾市海丰县可塘镇万亩油占米种植基地(央广网记者官文清 摄)

“田长制,田长治,守护每一片希望之田。”田长制主题宣传片《农田里的守望者》拉开了现场活动的序幕。该片通过生动的画面和感人的故事,充分展示了“田长制”在广东耕地保护方面的作用和成效。

近年来,省自然资源厅全面推行田长制,组织编制出台省级耕地保护专项规划,开创性大规模实施垦造水田45万亩,连续24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连续3年实现耕地净增加,每年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任务,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持续位居全国前列,以全国1.9%的土地面积,承载着全国8.9%的人口和10.9%的经济总量,有力维护了国家粮食安全,有力保障了全省高质量发展。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支撑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余云州在致辞中指出,当前,耕地碎片化、空间布局无序化、土地利用低效化、生态质量退化等“四化”问题在一些地方还不同程度存在,同时,要解决“百千万工程”实施“地从哪里来、钱从哪里筹、人往哪里聚”的问题,也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利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余云州呼吁,要以此次宣传活动为契机,共同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合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动构建良田成片、村庄集中、产业集聚、生态优美的土地保护利用新格局,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应有贡献。

活动现场还开设了图文展示区域,详细介绍了广东省耕地保护和田长制情况、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典型案例、土地资源利用情况等,吸引了大量群众前来观看。

对话田长:要在田间地头“生根发芽”

近年来,广东全面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构建省、市、县、镇、村、村小组“5+1”耕地保护网格化监管机制,搭建全省统一的耕地保护“田长制”信息监管平台,层层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主体责任,推动耕地保护监管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实现从静态的被动保护向动态的主动监管的转变。

现场举行了“护良田,筑‘耕’基”耕地保护先进集体代表故事分享会,邀请了“全省耕地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优秀田长”三位代表上台分享工作经验。

丘仲平是一名来自汕尾市陆河县水唇镇新丰村的一名村级田长,至今巡田里程已突破300公里。祖祖辈辈都和田地打交道的他对田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现场分享了自己在巡田中遇到的小插曲和“高科技”巡田的秘诀,并自豪地表示:“做田长,就是要在田间地头‘生根发芽’,我们一定可以更好地端牢自己的饭碗。”像丘仲平一样的各级田长们正在不断筑牢乡村振兴的“耕基”,建设着既有青山绿水,又有成片良田的秀美富裕新农村。

活动还举行了耕地保护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颁奖仪式,广东省自然资源厅耕地保护监督处等39个单位被授予“全省耕地保护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黄振健、叶亦珊、柯迪等79名个人被授予“全省耕地保护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近年来,广东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上持续多点发力,在耕地占补平衡管理、耕地集中连片整治、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等方面实现了由良转好、由好转优的多项转变。广东省通过集中连片整治耕地,稳妥推进恢复和补充耕地,从2021年以来连续三年耕地净增加,累计净流入超过24万亩,实现全省耕地从连续多年净流出向净流入的转变。

此外,广东省还积极完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制度,建立健全“三位一体”耕地保护补偿激励机制,通过提升普惠性资金补偿力度、健全耕地保护考核激励机制、建立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跨区域调剂补偿机制等方式,激活耕地保护发展动能。

广东省正以“田长制”为抓手,凝聚多方力量握指成拳,“地有人种、田有人管、责有人担”的耕地保护蓝图成为现实,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汕尾市10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集中开工

“我宣布,汕尾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开工!”当日上午,在汕尾市海丰县可塘镇潭围村,汕尾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正式启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开工仪式现场(央广网记者官文清 摄)

启动仪式上,汕尾市10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集中开工,包括农用地整理项目5个,建设用地整理项目3个,产业导入项目2个。项目搭建起了政府、企业、村户多方共赢的合作平台,计划投资额超40亿元。

据了解,为纵深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汕尾市坚持陆海统筹,遵循系统化整治理念,构建“市级统筹一县级谋划一镇级实施”的整治工作体系,通过全市域整县(区)推进,实现镇域之间空间要素腾挪。同时,汕尾通过创新“政府主导+国企承担+金融支持+专业种植”模式引导多方主体参与耕地集中连片整治,加快构建土地保护利用新格局。

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省厅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服务保障“百千万工程”的关键抓手,以“全区域规划、全要素统筹、全周期发力、全链条管控、全员动员参与”为理念方法,开展系列政策引导与实施行动,以土地要素创新性配置支撑培育新质生产力,致力破解“百千万工程”中“地从哪里来、钱从哪里筹、人往哪里聚”的关键性问题,努力构建“良田连片、村庄集中、产业集聚、生态优美”的土地保护利用新格局。

省厅统筹推进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努力实现“小田变大田”“旧貌换新颜”。截至目前,全省已累计开展农用地整理43.5万亩、建设用地整理45.02万亩、生态修复38.9万亩。

今年,广东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正式进入扩面提质的关键阶段。以“项目为王”的理念,在42个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实施范围,支持具备条件的地方组织编制实施方案,积极谋划、储备、申报、实施一批新项目、好项目,推动整治工作取得新成效。

截至目前,省厅已收到全省各地新申报项目123个,计划总投资4355亿元,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积厚成势的特征越发明显。县镇村高质量发展“蓝图”将一步步转化为“富县强镇兴村”的实景图。

省自然资源厅、省民革、省民盟、省农工党、省致公党、省九三学社等民主党派代表以及各地级以上市自然资源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等近140人出席活动。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