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缉毒犬演示搜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禁毒宣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生正在观看展品

考前吃一颗,成绩跳一跳的“聪明药”;吸一口,让人晕乎乎、昏沉沉的“上头电子烟”;神奇的水,让人喝了乖乖听话……说到毒品,大家马上会想到大麻、海洛因、鸦片等。殊不知,一些披着让人眼花缭乱的“外衣”,打着“减压”“减肥”“变聪明”等旗号的新型毒品,已悄悄来到我们身边。

常见的新型毒品有哪些?如何识别?今年6月26日是第37个“国际禁毒日”,记者采访了公安禁毒民警、检察干警,请他们为大家揭开新型毒品的真面目。

青少年难挡“诱惑”

都市夜生活最热闹的娱乐场所要数酒吧和慢摇吧了,年轻人跟着音乐浑身扭动,精神显得异常亢奋,他们当中或许有人服用了摇头丸,或是吸食了“上头电子烟”。

市检察院相关数据显示,近年来,全市涉案毒品从传统毒品向新型毒品转变明显,且涉案人员从中老年向青少年转变明显。

“不法分子利用青少年心智不成熟、分辨能力弱的特点,引诱青少年实施新型毒品犯罪的情况逐渐增多。青少年出于寻求刺激、猎奇等心理,逐渐成为新型毒品尤其是麻醉、精神药品(以下简称麻精药品)滥用的主要人群。”市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李晓燕介绍,2022年6月以来,我市麻精药品毒品犯罪中依托咪酯类案件上升速度较快,犯罪嫌疑人年龄集中在35岁以下。

目前,如何防范毒品特别是新型毒品对青少年的危害已成为禁毒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

新型毒品戴“面具”

“毒品还会‘花式伪装’,防不胜防啊!”6月25日,公安杏花岭分局在太原市交通学校开展禁毒宣传活动。同学们认真观看毒品仿真模型,仔细聆听禁毒知识。

为帮助学生认清新型毒品的危害,活动请来缉毒犬“上课”。民警搬来6只行李箱,其中1只箱子放有伪装成饼干的“毒品”。缉毒犬三嗅两闻,就趴在1只箱子前示警,准确找出“毒品”。

“和传统毒品不同,新型毒品会披上令人眼花缭乱的‘外衣’,让人难以识别。”针对当前禁毒形势,民警现场揭开新型毒品的面纱,“犯罪分子往往将新型毒品或毒品替代物进行伪装,吹捧成时尚、潮流的代表,并常常以‘不上瘾’‘能提神’‘可减肥’等话术,引诱他人吸食。”

“上头电子烟”是新型毒品,被添加了合成大麻素、依托咪酯等成分。吸食后产生的“上头”感,就是毒品进入人体后的短暂“快感”,长期吸食会头晕、呕吐、精神恍惚,过量吸食还会休克、窒息甚至猝死。

“聪明药”不能让人变聪明。它是一种神经兴奋类药物,主要成分为莫达非尼、利他林等。健康正常的人服用“聪明药”后有短暂的兴奋,但过后会引起头痛、呕吐、失眠、记忆力不集中等副作用,且其具有依赖成瘾性并可导致产生幻觉、躁狂等严重不良反应。

“听话水”不能让人真的“听话”。它是起效十分迅速的中枢神经抑制剂,能让人瘫软昏迷、丧失知觉、出现幻觉,常被不法分子做成新潮饮品,也被称为“失忆水”“迷奸水”“神仙水”。

“特效减肥药”不是正规减肥产品,其中暗含甲卡西酮等新型毒品。使用时会导致精神兴奋,滥用成瘾会出现妄想、焦虑、失眠等反应,严重者会危及生命。

上述列举的,只是众多伪装套路的一部分,新型毒品还会伪装成邮票、卡通贴纸等。

麻精药品易“变脸”

对于新型毒品,很多人是不知不觉吸食上的。

比如头疼脑热,感冒发烧,使用药品一定要遵医嘱,而不是随意滥用药品。饮料、零食要到正规超市购买,不接受陌生人提供。处于复杂环境时,不要吃任何人提供的食品、饮料、药片、药丸等,尤其是所谓的“朋友”给的。

“麻精药品很特殊,具有双重属性。一方面,它有药品属性,用于医疗就不构成毒品犯罪;另一方面,它又有麻醉、致幻的涉毒属性,一旦被作为毒品替代物使用,走私、贩卖、运输、制造、吸食等用于非法目的,就构成毒品犯罪。”市检察院第二检察部主任周艳介绍,当前,毒品走私正在被“互联网+邮寄”的新型方式取代,走私入境的毒品种类由冰毒、海洛因等传统毒品向麻精类毒品转变。

2021年以来,太原海关在国际航班、国际邮件渠道查获走私进境涉麻精类药品案件数量呈上升趋势,尤其是三唑仑、咪哒唑仑等麻精药品案件高发。

那么,对于喜欢海淘药品的公众来说,该如何辨别商品是不是管制的麻精药品呢?

太原海关缉私局直属队副队长王鹏说,根据相关规定,因治疗疾病需要,个人凭医疗机构出具的医疗诊断书、本人身份证明,可以携带单张处方最大用量以内的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携带麻醉药品和第一类精神药品出入境的,由海关根据合理、自用的原则放行。大家可查询《麻醉药品品种目录》《精神药品品种目录》《非药用类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管制品种增补目录》了解。

辨识毒品有“妙招”

面对新型毒品千变万化的“外衣”,青少年和家长一定要擦亮双眼,这样识别:

观察物品形态。新型毒品可能会伪装成糖果、饮料、药片等,警惕购买渠道不明的物品。

留意异常气味。有些毒品会有特殊气味,要多留意。

注意他人行为。如有人出现不明原因的异常兴奋、精神恍惚、言语不清、过度活跃等,应警惕其可能沾染了毒品。

拒绝陌生人“好意”。不接受陌生人提供的食物、饮料、小玩具等。

警方建议,广大群众尤其是青少年,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价值观,培养健康生活方式,自觉抵制不良行为,增强防毒意识。在社交场合,尤其是酒吧、KTV等娱乐场所,警惕陌生人提供的酒水、零食等,增强自我保护意识。多学禁毒知识,了解禁毒法律法规,珍爱生命、远离毒品。不要因好奇而购买、尝试毒品。如遇亲友要求海外代购药品的,要认真辨别是否属于国家管制的麻精药品。记者 杨沫 刘友旺 摄影 王韵菲

来源:太原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