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吃螺肉的小伙伴注意了

你吃的螺肉

可能是福寿螺“伪装”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上旬,有媒体在湖南、重庆等多地暗访调查发现,从野外捕捞的福寿螺价格极为低廉,与田螺、环棱螺价格相差数倍,多被去壳加工“伪装”成田螺肉,流入市场,经剥壳筛选成串或熟制等工艺后,让人难以分辨。

去壳福寿螺“伪装”田螺肉

在湖南汉寿县岩汪湖镇黄芦山村的一个加工厂,彩钢瓦搭建的厂房内弥漫着腥臭味,几位女工围坐着快速筛选桌上成堆的螺肉,有些还带有粉红色的软体残块。工人们将筛好的螺肉铲进塑料筐、称重,再送入冷库,等待厂家的货车整箱拉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岩汪湖镇黄芦山村里的福寿螺加工厂,女工快速筛选桌上成堆的福寿螺肉。图源:澎湃新闻

“福寿螺,要多少有多少。十吨二十吨,随便你要。”加工厂的负责人称,近年来田螺数量减少,野外水域的福寿螺越来越多,带壳福寿螺容易被看出,这几年,他们主卖去壳的福寿螺冻肉,一年销量有几百吨,主要销往一些餐饮店和预制菜工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麻辣烫店售卖的螺肉串,有些可辨认出疑似为福寿螺。图源:澎湃新闻

据一位螺肉商贩介绍,带壳福寿螺每斤卖5毛钱,物流和加工费另算。粗加工好的福寿螺冻肉,每斤4元。标准发货件为30斤一包,用蛇皮袋装。

田螺的价格则要贵很多,带壳的每斤3元,冻肉每斤10元。常被用做嗦螺的环棱螺,价格更贵。该螺肉商贩称,环棱螺他只卖粗加工好的,每斤14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岩汪湖镇黄芦山村里的福寿螺加工厂,工人们正过筛、称重福寿螺肉。图源:澎湃新闻

螺肉商贩提供的有关寄生虫、金属残留物及菌落的检测报告可见,样品名均为“大螺肉”,未写明是福寿螺肉或田螺肉。报告显示未检出线虫幼虫、吸虫囊蚴和绦虫裂头蚴,显示检测出沙门氏菌,这是一种常见的食源性致病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螺肉商贩提供的送检报告部分截图,显示检测出沙氏门菌。图源:澎湃新闻

记者注意到,送检报告上的包装规格均为500g/袋,并非现场看到的货物规格。对于每天回收的螺肉来源不同,报告能否通用的疑问,工作人员仅表示,报告没有作假,有需要这两份报告可以直接拿去用。

食用福寿螺有风险

据了解,福寿螺属外来物种,繁殖能力极强,对生态环境存在破坏力。此外,福寿螺可能存在寄生虫、重金属、新污染物等潜在风险,或对人体造成不可逆的伤害,近年来多地疾控部门呼吁,建议不要食用福寿螺,若要食用,务必煮熟、煮透。

据悉,

一只福寿螺中含有的寄生虫

可达3000条至6000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福寿螺体内都有广州管圆线虫等寄生虫,如果在烹饪的时候没有完全煮熟,吃下去后寄生虫就容易进入人体,可能会破坏神经组织,严重者会导致痴呆甚至死亡!

如何分辨田螺和福寿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①从外观来看,通常福寿螺个头会比田螺大许多,色泽偏黄;

②福寿螺的尾部比较短平,外壳薄且脆,而田螺的尾部较长较尖,外壳坚硬。

③福寿螺的卵是鲜艳的红色或粉红色。

此外,即便经过加工后的福寿螺螺肉也并非无法识别。据多篇权威解剖学研究论文和不愿具名的专家讲解,区别较为显著的是,福寿螺的螺口较大,椎尾平而短促,头部的吻前端有一对叉状唇须,“相似触角”,两侧有一对细长触角。而田螺螺口相对较小,椎尾长而尖。没有唇须,只有一对触角。

福寿螺繁殖能力很强,一年可产卵20—40次,年产卵量3—5万粒,可以迅速扩散。而且它食性杂,一旦爆发会破坏周边的生态系统。

4—6月份和8—10月份是福寿螺产卵和孵化的高峰期,一旦发现就要马上处理,这样才不会大面积繁殖蔓延。父母要严禁孩子单独去河边玩耍,更不要好奇这种粉色的螺卵而去拨弄螺卵。

爱吃螺肉的小伙伴

一定注意甄别!

别吃福寿螺,

也别碰福寿螺的卵,

转发提醒!

“点赞”“在看”“转发”

大伙儿互相提个醒~

编辑:郑镉镉

二审:王庆平

三审:庄梅芳

资料:青岛日报 澎湃新闻 @人民日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