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6月19日拍摄的深中通道。

作为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中山近年来全力推进深中“六个一体化”,在规划、营商环境、产业协同、交通、创新、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等方面成立专责小组,编制“六个一体化”行动方案和任务清单,并形成首批10个省级支持事项落实举措清单,初步构建“1+6+10+N”的省级改革创新实验区贯彻实施体系。

深中“六个一体化”推进成效如何?未来还有哪些重点谋划?日前,中山市6位市直部门“一把手”接受媒体采访,解答社会各界关心的热点问题。

 中山市委副秘书长、市发展改革局党组书记、局长尹明:

  四年累计推进500余项改革措施落地见效

正全力打造“10分钟政务服务圈”,让高频事项实现“即来即办、最多跑一次”。

深圳作为全国营商环境创新六个试点城市之一,近几年创新实施的一大批经验做法得到全面复制推广。中山在营商环境建设方面和深圳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如何缩小差距?为此,中山市高规格成立“中山市优化营商环境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下设16个专项工作组,进一步压实责任、推动改革。

尹明介绍,在强化顶层设计方面,制定出台《中山市关于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行动方案》《中山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等制度政策,连续四年推出营商环境改革年度任务清单,累计推进500余项改革措施落地见效。

在畅通沟通渠道方面,设立“中山企业家日”,建立健全“行走的办公室”“马上办办公室”和“书记市长直通车”等政企沟通渠道,在所有镇街设立“中易办”企业服务中心,市镇领导班子挂点联系规上企业实现全覆盖,诚恳倾听企业心声,解决企业诉求。

目前,中山市营商环境持续改善。

半径更短:正全力打造“10分钟政务服务圈”,让高频事项实现“即来即办、最多跑一次”。此外,中山已实现633项政务服务“深中通办”、330项政务服务“湾区通办”,不动产抵押登记等47项服务“跨境通办”。企业电子印章平台实现深中互联互签,12345政务服务热线互设深中服务专区,已为深圳居民提供政策查询、诉求反映等超5300件次。

速度更快:全市共有59宗工业项目通过预受理机制实现“拿地即动工”或“拿地即出证”。百亿级的中创新迈奇项目仅用时5个半月就完成了56项审批程序。企业开办方面,全市企业设立登记网办率及核准通过率分别提升至95.63%、90.32%,让企业“少跑腿”乃至“零跑腿”。

保障更足:为解决公共资源交易过程中存在的保证金占用企业流动资金问题,中山创新推出“信易保”电子保函服务。中山已累计开具信易保电子保函11.18万笔,替代投标保证金263.56亿元。为减轻企业迎检负担,中山对原来由多部门协同对同一对象开展“全科模式”的联合执法检查合并为“综合查一次”。中山深化包容审慎监管,按照轻微不罚、初次不罚、无主观过错不罚等原则,全市各领域已办理涉企业和群众减免罚案件70余万件,惠及企业3.4万余户。

 中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党组书记、局长林伟强:

  深中经济合作区总规划面积66平方公里

深中经济合作区将共同培育电子信息、健康医药、新能源等若干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林伟强认为,深中通道建成通车,深中两地产业一体化发展将迈入一个全新的阶段。林伟强表示,中山将从产业集群协同布局、产业链供应链合作、主题产业园共建共享、现代服务业联动发展、联合招商等领域加强与深圳对接合作,立足“深圳所需”、发挥“中山所能”,以产业一体化引领,积极融入以深圳为核心的都市圈。

林伟强举例说,比亚迪、彩迅电子等一批深圳链主企业先后就近落户中山实现了增资扩产,项目计划投资总额超500亿元;2024年至今,中山计划新动工深圳重点工业项目13个、计划投资总额54.8亿元。

深中两市谋划建设深中经济合作区备受关注。深中经济合作区总规划面积66平方公里,其中马鞍岛35平方公里、南朗19平方公里、民众12平方公里。

林伟强表示,深中经济合作区将结合深圳“20+8”产业发展需求,以及中山“十大舰队”产业发展布局,共同培育电子信息、健康医药、新能源等若干个千亿级产业集群。“目前,已明确合作区空间选址、功能定位和产业方向,形成规划建设深中经济合作区建议方案。”林伟强说。

去年,深中两市首次面向全球联合招商。林伟强介绍,目前正在积极筹备举办2024年深圳·中山联合招商大会,以深中经济合作区等平台为载体,联合招引培育产业链供应链关键企业,共同补齐产业薄弱短板环节,推动“深圳总部+中山基地”“深圳链主+中山配套”“深圳研发+中山转化”协作模式落实落地。

中山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黄识航:

  下半年将与深圳举办“黄金内湾”消费季

织密“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湾区一港通”航线,实现两地港口出口货物“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黄识航介绍,中山市商务局加强与深圳市商务局、口岸部门、行业协会对接,不断深化深中在产业互助、消费互补、会展互动、跨境互联等多方面合作。

启动“跨境直通车”。黄识航介绍,今年5月,启动了“中深跨境直通车:深圳-中山跨境电商选品对接交流系列活动”,每月开展深中选品对接交流活动。目前,已经分别在小榄、黄圃举办了两场,参加的两地企业近百家,进一步推动跨境电商优势资源与本土优质产业带的有效连接。

开通“湾区组合港”。黄识航介绍,近年来中山不断织密“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湾区一港通”航线,实现两地港口出口货物“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

借势开展消费互联。黄识航介绍,6月14日启动“深中新通道 香山新体验”中山消费月活动,吸引深圳游客来中山市游玩、购物、品味美食。下半年,将携手深圳市商务局共同举办“黄金内湾”消费季,共同发布一批高品质消费新场景,推动深中两地构成优势互补。

密切会展业互动。黄识航介绍,去年以来,组织中山600余家企业抱团参加深圳展会,推动本地展会融入深圳元素,加强两地会展业互动。

  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黄健敏:

  联合深圳打造十大精品旅游线路

深中两地推出经典景区畅游风味行、多彩风情体验游、岭南水乡田园沉醉游等十大精品旅游线路。

黄健敏介绍,目前深中在两地文旅资源开发和宣传推介、公共文化服务共建共享、文化产业协同发展、文艺展览演出、文旅市场执法监管等领域取得了一定成效。

在图书借阅方面,中山纪念图书馆与深圳图书馆开通图书城际预借服务,两地读者通过“爱阅有约”和“深圳图书馆·图书馆之城”网借平台可进行图书互借,目前两个平台可借阅图书超过100万册。

在文化艺术交流方面,中山与深圳两地文艺展演活动互动日渐频繁,例如第三届“深圳印迹——艺术文创在深圳”展览在中山美术馆展出,“岭南潮声”粤港澳大湾区美术作品展在中山美术馆、罗湖美术馆巡展,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将“廉洁修身、廉洁齐家——孙中山家风展”送到深圳市南山区华侨城小学和中英街历史博物馆。

在文旅产业合作方面,去年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在深圳成功举办文化旅游产业招商推介会,相关镇街和企业上台推介50多个优质文旅项目,南朗街道教体文旅局与宝安区文广旅体局签署框架协议,共同构筑“深中文旅走廊”。

在文旅资源宣传方面,去年中山市文广旅局与深圳市文广旅体局共同开发10条深中联游精品线路并在第31届广州国际旅游展上发布,并策划开展深中联游采风活动,共同到北京参加“京津冀携手粤港澳”区域协同发展文旅推介活动,联合宣传推介两地优质文旅资源。

深中通道开通后将可能为中山带来大量的游客,中山如何提前准备?

黄健敏介绍,中山文广旅局联合深圳文广旅体局推出了深中两地经典景区畅游风味行、多彩风情体验游、岭南水乡田园沉醉游、恬意生态忆古游、特色收藏与时尚生活雅致游、璀璨灯影与科技文明体验游、秀美风光客家文化体验游、网红文旅体验惬意游、都市气象与乡村风情漫享之旅、深中艺术风雅行等十大精品旅游线路,为市民游客出行提供参考。

中山市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曹富全:

  开通两条跨市公交 各镇街都有公交接驳

深中通道通车当天将同步开通“博览中心—前海湾”和“翠亨新区中山国际人才港—前海湾”两条跨市公交线路。

当前,中山提出“60 30”时空圈目标,即中山与湾区相邻城市60分钟通达,各镇街与深中通道30分钟通达,全面加快深中通道连接路网建设工作。

曹富全表示,中山积极抢抓深中通道即将通车的历史机遇,主动对接深圳,两市在港航、航空、物流、轨道、公共交通等方面开展全面深度合作;市镇多部门联动、大兵团作战,强化跨珠江口“海陆空铁”全方位交通融合,现已取得明显成效。

曹富全介绍,深中通道通车后,从全市所有高速出入口出发,都可以在30分钟内进入深中通道。此外,深中通道通车当天还将同步开通“博览中心—前海湾”和“翠亨新区中山国际人才港—前海湾”两条跨市公交线路。

为方便各镇街群众乘坐深中跨市公交,中山市交通运输局优化调整了28条公交线路,调整后可实现全市所有镇街公交直接接驳深中跨市公交专线。

地处粤港澳大湾区黄金内湾,中山具备良好的港航条件。曹富全介绍,深中两地目前已累计开通9条“组合港”航线,基本实现中山集装箱港口全覆盖。今年1—5月,中山到深圳集装箱吞吐量为10.7万标准箱,同比增长48%,占全市集装箱吞吐量的1/5。其中,深中“组合港”航线运输的集装箱量超2.6万标准箱,同比增长71%。

深中航空港广受中山市民关注。曹富全介绍,深中航空港目前已完成运营前准备,将于深中通道通车当天同步投入运营。深中航空港启用后,中山旅客可在“家门口”完成除人身安检及登机外的乘机手续。机场快线行程约50分钟,发班频次为30—40分钟一班,运营时段全覆盖深圳机场所有航班时间。

 中山市政务服务和数据管理局局长赵湘:

  公积金已发放深中贷款超5000万元

深中两地公积金中心已实现缴存、提取等19项业务“深中通办”,推动贷款、提取、按月自动转账同等待遇无差异。

赵湘表示,自2022年起,中山市全面学习深圳营商环境改革经验,力争与深圳政务服务保持同等水平。

聚焦同城化,推动深中政务服务“无感漫游”。赵湘介绍,中山依托广东政务服务网建设“深中融合专区”,实现633项政务服务“深中通办”。将中山市服务平台“中易办”城际融合服务专区整体进驻“i深圳”APP(深圳市统一政务服务APP),至今已提供服务超17万次。强化两地市场主体诉求响应,与深圳市12345政务服务热线互设深中服务专区,今年以来已解决深圳企业诉求23件次,其中投诉举报类诉求办结满意率100%。

随着深中两地居民往来愈加密切,两地居民的高频事项办理主要集中在居民身份证、往来港澳通行证、机动车等业务领域。赵湘介绍,今年以来,深圳人在中山办理核发机动车检验合格标志、往来港澳通行证和补领居民身份证等业务较为集中。2024年至今办理深中通办业务1661宗。

赵湘介绍,为持续推进深圳中山两地就医直接结算工作,解决参保人医疗费用垫资问题,深中两地畅通结算路径、开通两市通办、完善报错处理机制。2024年1月至5月,深圳参保人在中山就医,直接联网结算率达99.29%;中山参保人在深圳就医直接联网结算率达97.60%。2024年1月至5月,深圳参保人办理到中山就医和生育备案超6000人次;中山参保人办理到深圳就医和生育备案超800人次。

中山出台住房公积金深中融合发展措施,在公积金通办方面成效如何?赵湘表示,目前深中两地公积金中心已实现缴存、提取等19项业务“深中通办”,推动两地贷款、提取、按月自动转账同等待遇无差异。目前已发放深中贷款超5000万元,首笔深中贷款仅用2个工作日。

赵湘介绍,年内计划新增100项政务服务“深中通办”,积极推动“i深圳”APP进驻至“中易办”平台。加快推动中山企业电子印章平台与深圳平台互联互签,逐步扩大企业电子印章在商业场景应用,进一步方便两地企业商务往来。

 知多D

  深中经济合作区

总规划面积66平方公里,其中马鞍岛35平方公里、南朗片区19平方公里、民众片区12平方公里,培育电子信息、健康医药、新能源等若干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采写:南都记者 吕婧 见习记者 刘继贤 黄敬奎

摄影:南都记者 吴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