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我对地铁乘客的这种习惯并不是太理解,为何很多人喜欢守在车厢的两头站着,而不是找一个座位坐下来。然而,随着时间久了,我也逐渐被这种习惯所吸引,成为了他们中的一员。

每次踏入地铁车厢,我就像步入了一个繁忙且多彩的微缩社会,这里汇聚了形形色色的人们,每个人的脸上都刻着不同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车厢里,我尽量避免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因为那不仅伤眼,而且长时间佩戴耳机也会让耳朵感到不适。因此,我更倾向于让思绪飘远,沉浸于一片无垠的遐想之中。

然而,坐在座位上时,我总会不自觉地留意着周围的人群,如果有需要帮助的老弱病残就会起来给她们让座。在深圳,这种礼让行为很普遍,无论是公交车还是地铁,这也是我在几个一线城市里感觉深圳是做得最好的。但这种让座,也常常会打断了我那漫无边际的遐想之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者,地铁座椅的设计是面对面的,我不喜欢这种直接的尴尬视线交流,常常只能试图越过对方的头顶去看对面车体上的广告或者屏幕,但是当对方的发型在我的视线中呈现出“地中海”般的景象时,我就无法直视了。况且,地下铁大部分时候,车窗外都只是无尽的通道墙壁,也无啥景致可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久而久之,我也渐渐习惯了在地铁的首末两节车厢端一靠,双手环抱胸前,开始我的发呆之旅。偶尔,我会聆听或观察身边乘客的点滴生活,仿佛是在品味一部流动的地铁人生剧。

就这样,我晃晃悠悠地度过了一个又一个的站点,感受着这份独特的地铁时光,也蛮有一番意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