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手拿一本书,坐于窗前

听“嘀嘀嗒嗒”的声音

如听一曲动听的歌谣

加上雨珠顺着分明的脉络在空中的舞蹈

只觉得风雅逼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芭蕉得雨便欣然,终夜作声清更妍。

细声巧学蝇触纸,大声锵若山落泉。

三点五点俱可听,万簌不生秋夕静。

芭蕉自喜人自愁,不如西风收却雨即休。

——宋·杨万里《芭蕉雨》

黄梅天终于

不出所料、不可避免、不负众望的到来

到处都是雨 雨 雨

这其中,唯独芭蕉叶下的雨声最为动听

ONE

诗中的芭蕉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落在芭蕉上的雨

与未曾落在芭蕉上的雨

大概是两种不同的雨

在浩如烟海的中华诗词中,芭蕉雨是一个独特而富有韵味的意象。

江南多雨,芭蕉在人们的记忆里也总是和沥沥雨声相联。芭蕉叶大,承雨有声,又因雨势大小疏密而响声有别,或滴滴答答,或淅淅沥沥,或匝匝㴙㴙,或剥剥滂滂,幽韵十足。而诗人们则巧妙地捕捉到了这一瞬间的美,将其转化为笔下的文字,让读者在文字中领略芭蕉雨的韵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芭蕉叶上雨声多”,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夜雨》。在这首诗中,白居易通过描绘芭蕉叶上的雨声,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深远的氛围。读者仿佛能听到雨滴落在芭蕉叶上,发出清脆的声响,这种声响在夜晚的寂静中显得格外清晰,让人感受到一种别样的宁静与美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在宋代诗人杨万里的《闲居初夏午睡起·其一》中,芭蕉雨则呈现出另一种风貌。“梅子留酸软齿牙,芭蕉分绿与窗纱。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在这首诗中,芭蕉雨不再是主角,而是作为背景出现。然而,正是这背景中的芭蕉雨,为整首诗增添了一抹清新的色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中,芭蕉雨则成为了她表达愁绪的媒介。“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余情。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在这首词中,通过描绘芭蕉雨的声音和景象,可以感受到她那种深深的愁绪和无奈之情,仿佛也置身于那个雨夜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雨,是诗人的心情,也是他们的思绪。它打在芭蕉叶上,也打在了诗人的心上,激起了他们深深的情感。他们站在窗前,望着窗外的雨景,心中涌起了无尽的思绪。那些关于离别、关于思念、关于爱情、关于人生的感慨,都随着雨水一起流淌出来,化作了诗行。

TWO

芭蕉雨中的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芭蕉生来就是宜于中国古典庭院的。 清朝李渔说: “ 幽斋但有隙地,即宜种蕉。 蕉能韵人而免于俗,与竹同功。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园林设计者通常将芭蕉种植在僻地、屋角或檐下,利用雨水和芭蕉的相互作用,营造出一种独特的园林意境。通过门窗等媒介,可以欣赏到雨打芭蕉的美景,感受到一种闹中取静、悠闲自得的氛围。这种对自然美的感悟,尤其是中国传统园林中芭蕉的造景意境,更是西方人所不能领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拙政园中,有一处名为“听雨轩”的景点,这里种植着大片的芭蕉。当细雨纷飞时,雨滴打在芭蕉叶上,发出沙沙的声响,如同琴瑟和鸣,充满了诗意。诗人们在这里寻找灵感,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如“雨打芭蕉声声碎,秋风秋雨愁煞人”,描绘出雨打芭蕉时的凄凉与哀愁,也道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寂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师园中的芭蕉则显得更为宁静、恬淡。园中的芭蕉树点缀在亭台楼阁之间,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韵味。当雨水轻轻地洒落在芭蕉叶上,仿佛是在为这片宁静的园林增添了一份生机和活力。这里的雨打芭蕉,更像是一种内心的独白,一种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沧浪亭园内,翠绿的芭蕉树与古朴的建筑和谐共存,共同勾勒出一幅静谧而美丽的画卷。特别是在细雨中,芭蕉叶上的水珠熠熠生辉,晶莹剔透,仿佛颗颗珍珠般轻轻滑落,与周围宁静而典雅的景色相互映衬,更添一分诗意与韵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卧石听涛满衫松色,开门看雨一片蕉声”。耦园的芭蕉常常与湖石假山一起种植在凉亭之畔、院子角落,这样刚柔并济的搭配,令园林窗外的景色格外清幽。在细雨纷飞之际,芭蕉叶上滑落的水珠,宛如情人眼中的泪水,带着无尽的浪漫与柔情。这种芭蕉树与爱情元素的巧妙融合,营造出一种别样的诗意氛围。

在苏州的园林文化中,雨打芭蕉的诗意画面早已超越了单纯的自然景象,成为了一种深入骨髓的文化符号。而雨打芭蕉的画面,也正是江南水乡中最为动人、最为独特的一景,也是江南水乡独特的魅力体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时此刻

何不携手赴亭台

共听雨打芭蕉声

— FIN —

视 觉 / 喜玛拉雅北坡的鱼

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