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宋金时期妇人启门图的考古材料

宋金时期墓葬中的启门图有一百余处,主要分布于山西、河南、河北、山东、陕甘宁和川贵渝地区,以山西、河南发现的最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统计,山西宋金元时期墓葬中出土启门图59幅,墓葬均为仿木构砖室墓。(营建墓室时柱子、斗拱、门窗等构件以绘画或雕刻制作出来,称为“仿木结构”,仿木结构的墓室在两汉时期随着横穴墓流行开始出现,辽宋金元时期达到高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中砖雕38幅、彩绘21幅。墓葬坐北朝南,最常见的情况是启门图位于墓室最深处的北壁上。

这些墓葬的主人大体为地方上的富户,没有高等级的官员。

元代蒙古人抵触和毁坏汉文化,并进行经济掠夺,墓葬中华美的装饰走向衰落,“启门图”这一题材也消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妇人启门图”的作用?

因为历史文献上没有对“妇人启门图”明确的阐释,引发了学者们的热烈讨论。

宿白先生最早对这一题材进行了讨论,他在《白沙宋墓》中说:“按此种装饰就其所处位置观察,疑其取意在于表示假门之后尚有庭院或房屋、厅堂,亦即表示墓室于此并未到尽头之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宿白先生不亏是考古大家,他的推断目前仍然是对妇人启门图最好的诠释,历久弥新。

启门图扩展了墓室的空间,暗示门后还有另外的世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门”是什么门?“人”是什么人?

一些学者希望“妇人启门图”背后有一个主题故事,能一举破译这个谜题,迄今并没有找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更多的学者意识到:启门图出土的墓葬地域不同,墓室结构不同,启门图的表现形式不同,空间位置不同,历史年代不同,显然,在不同的情况下,启门图有不同的含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有以下几种观点:

A、门后是厅堂庭院,妇人是侍者,启门图表现世俗生活,使地下的阴宅充满生活情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B、司马光在《居家杂仪》中说:“男治外事,女治内事,男子昼无故不处私室,妇人无故不窥中门。有故出中门,必拥蔽其面。”

宋金时期的家庭生活中,“中门”之内由女性主导,门是通往内院的“中门”,人是女主人,体现的是儒家思想“妇人无故不窥中门”的礼教秩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C、门是阳间和阴间的分界,门后通往另一个世界。

D、门是“天门”,妇人是仙界的使者,引导墓主人升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结语

墓葬是人死后的居所,中国的丧葬思想认为:人死后会去另一个世界,在墓葬中既有对现实生活的描绘,也有对理想世界的想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艺术是打通现实和理想最有力的手段。门后既可以是现实生活的延续,也可以是理想的世界,半开的门扉,美丽的女子,引发人们无尽的遐想,幽暗封闭的墓室也就不那么阴森恐怖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