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不让直接点”

“扫码才能下单”

……如今,扫码支付持续普及

带来便利的同时也饱受争议

一些商家频频“设卡圈粉”

客户被动接受“变化”

吃个饭付钱还要搭上个人信息

有网友感叹道:

“离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提供单一点餐方式
侵犯消费者自由选择权

智能时代,点餐方式种类繁多,既有小程序远程点单,也可用自助机下单,还可以扫码对应桌号下单……然而在跟上餐饮“智能化”的时代,仍需为诸如老年人和未成年群体提供便利通道,让他们离开了智能机依然可以顺畅下单。

现实中,还有一些商家把扫码点餐作为幌子,披着“扫码下单”的便利皮,实则在做个人信息的授权和采集

为什么企业热衷于收集消费者个人信息?

一句话概括:数据就是打开财富大门的钥匙。在数字经济时代,大量数据具有极大的价值。把这些数据全部整合在一起,形成每个人的画像,就是具有商业价值的事。

因此,不少用户的个人信息被商家“过度采、强制要、诱导取、违规用”。

中国消费者协会专家委员会、中国政法大学传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认为,现在商家通过扫码点餐搜集信息的做法,是一种过度索权的行为,只提供单一点餐方式,一定意义上,也侵犯了消费者的自由选择权

朱巍建议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个人信息,不要贪图一时的优惠,随意提供个人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IC photo

别让便利“变味”

深圳联合倡议规范餐饮扫码点餐

近日,深圳市消委会联合多部门对广大餐饮经营者发出倡议:规范餐饮扫码点餐,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该倡议指出,餐饮行业应把传统服务与智能服务相结合,兼顾不同消费群体需要,提供扫码、人工等多种点餐服务,保障消费者的公平交易权和自主选择权。对老年人、未成年人等不熟悉手机操作或选择现金支付的消费者应提供必要的服务。

此外,餐饮行业还应提供多种菜单展示方式,通过纸质餐牌、电子餐牌、店堂展示牌等多种方式展示菜单,供消费者就餐前充分了解产品信息和价格信息,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

倡议还提出,在扫码点餐过程中,餐饮行业应严格遵守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合法、正当、必要原则,不得强制收集、获取与点餐服务无关的消费者个人信息。同时,不得强制或诱导消费者注册会员、关注微信公众号,未经消费者同意,不得发送商业性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央视新闻、人民日报、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南方+

编辑:蔡诗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