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

“当我们被烦恼和焦虑填满生活的时候,听听这个广播剧。陈智勇‘我就不信我不行’,一个没有双臂的人能做到,我们难道不行吗?”6月17日,在湖北民族大学举行的广播剧《没有翅膀的飞翔》原型人物事迹宣讲暨互动交流会上,该校文学与传媒学院教授毕曼说。

《没有翅膀的飞翔》以全国劳动模范、中国青年五四奖章等荣誉获得者陈兹方为原型(剧中主人公名为陈智勇),他的性格特点,就是“倔强”两个字。在接生婆的眼中,陈智勇一出生,就是一个拖累父母的“肉疙瘩”,但他用倔强推开命运之窗,成为那个“不服输”的人。

陈兹方,1989年3月出生于湖北省巴东县水布垭镇,现为巴东县陈兹方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他出生就没有双臂,9个月大时父亲去世;3岁时,他感觉自己和别人不一样,希望梦醒时能长出双臂;4岁时,慢慢爬行靠椅子站了起来,用脚练习吃饭;5岁被人拐骗行乞,他希望自己活得有尊严;8岁时学会写自己的名字,希望靠读书改变命运;16岁辍学,跟着母亲学习做力所能及的家务事。

从做饭、缝衣、除草到挖地、放羊,凡是正常人能用手做的,他都尝试用脚做到。陈兹方用卖草药的钱,为母亲添置新衣服、补贴家用;养猪养羊是他最初的创业门路,因市场不景气,不赚倒亏,但他从未停下创业的脚步。不认命就得拼命,他相信路在脚下。2017年,陈兹方开起了网店“陈兹方铺子”,当年实现营业收入50万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兹方在直播带货。剧方供图

陈兹方常说:“一直都是别人帮助我,我也要尽我所能帮助别人,自己富了,也要带着乡亲们一起富。”他把店铺转移到交通更为便利的野三关镇后,又通过线上直播、短视频等,为家乡带货。如今,他的直播平台拥有100多万粉丝量,到2020年,带动周边270户、500多人增收致富。他还远赴周边县市以及重庆、湖南等地,帮助果农销售柑橘、雪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兹方到重庆帮果农卖雪梨。剧方供图

创业成功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之后,陈兹方主动加入巴东县扶贫办组织的乡村巡回宣讲队,跟大家分享创业故事,讲解互联网创业经验,传授电商技巧。数万人从他的培训和宣讲中学到了方法,更鼓足了干事创业的勇气。

剧中的文化元素,具有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地域特色。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其中土家族人口占47.5%。廪君是土家族人的先祖,故事开头阿妈为了鼓励陈智勇,给他戴上了父亲生前用核桃雕刻的廪君挂件,希望他像廪君一样不畏艰难、勇敢向前;到了结尾处女儿出生,陈智勇又将这个挂件传给了女儿。

中国广播剧研究会常务副会长高坦说:“《没有翅膀的飞翔》以小人物、小切口诠释大时代,写的不仅是巴东故事、恩施故事、湖北故事,更是中国故事。”

自今年5月以来,该剧走进中央民族大学、北京联合大学、湖北工业大学、湖北民族大学等高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央民族大学宣讲活动。剧方供图

中央民族大学学生陈辉说:“这部剧告诉我们,人要有逆天改命的勇气、绝不妥协的意志,更要有‘我一定行’的坚定信念。主人公关心那些和自己一样贫穷的乡亲们,用自己的力量带领他们脱贫致富,这份大我的情怀让人动容。”

湖北民族大学本科生阿斯哈提别克·塔巴热克说:“这部剧将文学艺术与真实生活完美结合。我们作为新闻传播学专业的学生,更应该关注这个社会,学习主人公自强不息的精神。”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