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题图|视觉中国

作为中国的老邻居,印度目前正遭受着极端高温的严峻挑战。自5月中旬以来,印度北部持续遭遇热浪侵袭,局部气温高达50摄氏度。

不断刷新的高温纪录似乎成了当今气候的常态。就在几天前的世界环境日,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指出,全球迫切需要加速气候行动。

更高的温度,意味着更多的降温用电需求。而更多的用电,反过来又产生更多的温室气体排放。这一悖论也困扰着商业建筑的运营商。

建筑领域一直是全球碳排放的“一座大山”。相关统计数据显示,建筑环境与全球每年至少40%的碳排放量有关,而商业建筑在这一领域中尤为突出。商业建筑碳排放强度远远高于全国及民用住宅强度水平,约是全国强度水平的2.09倍。

在如今高温环境下,商场建筑的能耗越发引起关注。炎炎夏日里,商场的凉爽宜人,背后是以高能耗为代价的。在商场用能中,暖通空调占了绝大部分,剩下的部分包括照明、餐厨、电梯、显示屏的能耗。

商场的具体能耗,因不同的年份、城市地理位置而异。以2022年的深圳市为例,根据《深圳市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情况报告》,商场建筑的年用电强度是163.9度/平方米。

这是一个非常惊人的数字。以这个参数计算,一家400平米的店铺,一年的用电量可以让一辆特斯拉Model Y跑上55万公里,绕地球十多圈。

前些年一些省市在夏季发生过电力短缺,而购物商场是最先被限电的商业建筑。

如今,消费零售品牌的店面有越开越大之势。品牌用更大、更精美的门店,来打造更好的消费体验,通过提高店效的办法来推进营收增长。但相应地,能耗压力也随之提高。随着线下渠道的这一升级,品牌面临着一个抉择:是放任自身的零售系统能耗越来越高,还是用绿色节能门店的思路,来推动门店网络系统性变革,积累自身的成本与绿色品牌优势?

尤其在提倡低碳的当下,一方面政府监管不可能没有注意到商场建筑异军突起的能耗,另一方面消费者的绿色消费意识也在逐渐觉醒。两大迫近的压力给大零售企业,企业对此难以视若无睹。

不过,一直以来绿色门店的理念确实缺少商业可行的解决方案。线下零售该如何解开这道难题?

最近,李宁和美的楼宇科技合作,成为零售门店低碳转型迈出第一步的企业之一。李宁对上海和北京的旗舰店、深圳总部进行了绿色升级,探索鞋服零售行业在门店上的节能降碳新可能。

低碳门店,正是时候

如今,敏锐的消费品牌已经预知到,低碳门店的风要刮起来了。这个势头是多种力量汇聚的结果。

首先,在新消费的浪潮当中,门店成为品牌与消费者沟通的最直接渠道。即便电商、社交媒体的营销花样再多,也取代不了线下实体门店的作用。门店所传达给消费者的品牌主张,比较具体可感。

同时随着消费者的可持续偏好日益增强,更多人选择低碳的生活方式。鞋服品牌的门店如果不在绿色消费主题上表达些什么,就会错过一个与消费者产生共鸣的绝好契机。那些把绿色理念最好展示出来的门店,还会成为热门的打卡地。

除了与消费者沟通的“面子”工作,低碳门店的“里子”更为重要。时间距离2030年碳达峰的时间点越来越近,建筑领域力行能效和能耗双控的工作越来越紧迫,零售行业内开始关注零售门店减碳的可行策略。近期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透露,协会正在制定有关碳中和门店评价的团体标准。

自从李宁2006年发布第一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以来,集团不断探索企业可持续的实现之道。到2021年,李宁成立ESG管理委员会并确立可持续发展愿景和策略。一直以来,李宁持续推进材料和产品的减碳技术,并寻求企业运营减碳的有效方法,致力实现“2040年底实现李宁中心园区碳中和”的目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年,李宁推出了第九代门店的形象,拥有更突出的品牌视觉,产品的品类特色也更为聚焦,给消费者带来更好的购物体验。在门店升级的背后,李宁还对门店和产品的管理体系进行数字化的升级,提升库存和物流效率,提高核心产品的品效。

以此为契机,门店的能源管理、碳排放管理,可以成为门店数字化管理体系升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李宁致力于提高渠道效率,而把门店能耗和碳排放纳入集团的数字化管理,实质性地降低门店的能源成本,原本就应该是渠道效率提升的题中之义。

在李宁对于绿色园区、绿色门店的尝试中,与美的楼宇科技一拍即合,得出了一个在效益、成本、品牌等方面兼顾的解决方案。

美的楼宇科技提供的零碳商业解决方案,打造了智慧门店管理平台,门店可以通过空调、照明等用电设备的智能调控,并且减少空闲时段的能源浪费,来实现显著的能效提升。在针对旗舰大店的方案中,还支持加入光伏储能系统,以及配合电网的削峰填谷需求的管理系统,进一步扩大门店的节能效益。

如果这套系统在所有的门店中普及,带来的节能和成本效益将是规模性的。

困难在哪里?

我国素来重视建筑节能。对于建筑的节能改造,从十一五期间就已经全面展开。很多人应该还记得早先给住宅建筑贴保温层,做供暖改造。

然而建筑节能依然任重道远。根据中国建筑节能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到2021年国内建筑在运行阶段产生的碳排放,占到全国碳排放的21.6%之巨。

在商业建筑领域,普遍存在“重设计轻运营”的情况。很多商业上的“绿色建筑”在建造的时候采光、隔热考虑得很好,真到了运营阶段很少认真考虑节能措施。

建筑节能领域有一个著名的原则,叫作“被动技术优先,主动技术优化”。所谓“被动技术”,是诸如隔热层、遮阳、LED灯等非干预性的节能措施,这些措施是要优先采用的。而在此基础上,如果主动用一些管理手段来降低能耗,就属于主动技术。

主动技术很多都是运营层面上的。商业建筑的一个现存问题,在于“主动技术优化”碰上了成本的门槛。

举一个直观的例子。理论上讲,一栋建筑里面的不同区域,人少了空调温度就可以调高一点,人多了调低一点;如果外部气温比较低,或者天阴了,空调温度可以调高一点;等等。但如果依靠物业巡检员来调控,一栋大楼几十上百个点位,很难调得过来。

而且如果改造产生的经济效益不明显,相关的投入需要大几年的时间来收回成本。相比之下,只有当门店对自己的长期经营比较笃定,才更可能考虑做节能的投入。如果零售空间的节能改造影响到了正常的营业,还需要付出停工的成本。

不过近年来,随着政策支持逐渐加码,以及更好技术解决方案的出现,零售门店绿色转型的成本也在下降。李宁还把方向也瞄准了员工所在地的老办公楼。2023年底,美的楼宇科技对李宁位于深圳的大湾区总部进行了节能改造升级。

深圳李宁中心的改造比门店规模更大,美的楼宇科技立足楼宇内自控系统的改造升级,更新了多联机系统和水机系统,提升了能效和自动化水平,并且对车辆的打通进行了改造。改造项目只用了24天时间,并且保证了对楼内正常业务运行的最低打扰,改造后预计实现节能15%以上的效果。

技术的可能

技术上,建筑和门店的低碳转型成熟方案的出现,使得相关的改变开始具备可见的效益,将成本回收的周期变得更短。

一个最显著的问题在于,如何既降低建筑能耗,又不影响室内空间的体验?换句话说,在体验的限制之下,能耗是否有显著的优化空间?

李宁与美的楼宇科技的合作尝试,对上述问题给予了肯定的回答。美的针对占用电大头的空调负荷,重点优化了两个场景,一是对合适温度的控制,二是对忘记关机情况的杜绝

商业空间的面积大,控制温度就成了难事。适宜的室内温度,受到室外温度、室内人数等诸多因素影响,并且需要多个空调设备的实时配合。针对这项能耗的优化,预计可以节能15%以上。

为此,美的楼宇科技综合了软硬件能力。建筑内部的舒适度不仅取决于温度,美的第八代MDV多联机中央空调通过对温度、湿度、空气质量、二氧化碳浓度、气流、室内人员状态等指标的智能监测,实现细致到室内个人的舒适度调控,并且避免不必要的能源耗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针对MDV8多联机美的楼宇科技特别打造的运维管理工具i管家,用AI机器学习算法来优化人为管理难以做到的暖通空调能耗。仅i管家的温度锁定、忘记关机两大功能就可以极大规避人为误操作、忘操作导致的浪费,节约能耗高达5-20%。

零售门店内部的用电设备,经过了场景化的设计,通过2个智慧终端+1个强弱电一体柜实现云-边-端解决方案的完美闭环。其中,智慧屏终端可以助力员工优化90%以上的每日设备操作时长。

具体的说,使用智慧屏终端可以实现每天早上9点,店员上班时启用“店员模式”,只打开仓库、休息室等场所的灯。到了10点,自动开启“营业模式”,打开所有的功耗招揽顾客。关闭所有用能设备。晚上打烊后,进入“打烊模式”关闭所有用能设备。此外,由于智慧屏的使用,变传统的强电操作为100%自控运行,最大程度保障了员工的安全,展现企业对员工的责任与关怀。

通过另一个智慧终端——智慧门店管理平台,使得在改造前无法量化的能碳KPI和设备运行情况得以实时展示,帮助运营管理人员更加深入地挖掘数据价值,从而助力门店更好地进行运营管理工作的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录制时间为2024年6月

据测算,美的楼宇科技对上海李宁中心旗舰店的低碳智慧门店,不仅可以有效减少门店电费,预计每年还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3.5吨。

对于门店来说,这除了是对能效的提升,也是对管理效率的提升。这套零碳商业综合解决方案不但减少了人工对监控店内用能设备的投入,降低人工巡检成本,而且实现了在手机等终端上对门店能耗的远程监测和控制。

美的楼宇科技针对商业场景提供的零碳商业解决方案,还充分考虑并预埋了“虚拟电厂”的能力。虚拟电厂有别于实体的发电厂,它是通过电网端智能调控和分布式的能源(比如空调设备,光伏和储能)来实现电能使用的优化。

国家电网号召商业用电方在电网高峰时段降低用电负荷,对此不同地区发给企业不同程度的削峰补贴,从每千瓦小时几毛钱,到二三十元不等。美的虚拟电厂运营管理平台,可以在对室内舒适度影响最小的前提下,充分调动门店内暖通空调响应电力需求的潜力,为门店创造削峰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帮门店树立起“助力国家能源稳定和能源转型”的责任形象。

李宁计划在更多门店来系统化推广这套数字化管理系统。集团层面可以建立门店网络的能耗和碳排放管理体系,规模化减少集团能耗和碳排放,提升运营效率。

至此,零售门店更具深度、更具规模性的绿色转型,所需的条件要素似乎比以往更为齐备了。

政策方多管齐下,一方面提高过度能耗的成本,一方面又为节能减碳创造激励,另一方面又督促上市公司展开行动。而民众在意识上增强对绿色消费的偏好,也是大势所趋。

得益于节能设备、低碳和智能技术的进展,美的楼宇科技所整合起来的零碳商业解决方案,不仅找到同时实现体验优化、能耗优化、管理优化的方法,还在实践中实现了从硬件设备到智能网关到云端应用的标准化,使得方案能够快速落地的同时,实现成本与初投资的下降,打开了零售业系统性绿色转型的想象力。

在足够的确定性之下,零售品牌尽早行动,或许是明智之举。

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虎嗅立场。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