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一句

“除了感情不修,啥都修”的广告语

啄木鸟家庭维修被大众所熟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在社交平台上

啄木鸟维修也因

“维修价格虚高”“巧立名目乱收费”等问题

饱受争议

服务质量屡遭投诉

对此

《中国消费者报》记者

进行了调查采访

“报价虚高”“维修人员私下交易”

啄木鸟维修消费纠纷不断

广东消费者曾先生告诉记者:

6月10日我在啄木鸟维修预约了空调维修,第一次线上收费265元,修完后第二天就出问题了。第二次维修师傅称需要换铜管,要再收费650元,可还是没修好,维修师傅就不来了。我向平台投诉,终于在6月24日退还了第一笔费用,但第二笔费用还是没退,家里的空调至今还是坏的。

四川消费者成先生则向记者反映,啄木鸟维修的师傅存在报价虚高的问题:

“家里空调不制冷,根据型号选择维修报价100多元,师傅上门检查后说是缺氟,报价一罐500元,加了一罐说不够又加一罐,用了优惠券花费近900元。后来,我在网上查询一罐氟利昂售价在100元以内。”

网友“义雪”对记者说,她遇到了维修师傅诱导私下交易的情况:

在电商平台预约了啄木鸟维修上门检修,维修师傅说空调需要加8升氟利昂,售价为80元/升,共计640元,但不通过平台的话,只要400元,最后却没修好

针对消费者反映的收费不透明、维修师傅上门加价以及维修师傅诱导私下交易等情况,记者通过啄木鸟维修小程序询问工作人员。工作人员称20分钟后有专人解答相关疑问。截至发稿,记者未接到啄木鸟维修方面的回应。

高抽成易滋生乱象

啄木鸟维修需建立

更为合理透明的收费机制

记者在某投诉平台搜索“啄木鸟维修”,显示有近4000条投诉,主要涉及收费无标准、上门乱收费、维修不好不予退费等问题。在社交平台上,有不少消费者反馈,啄木鸟维修平台对于入驻的维修师傅管理松散,没有强制约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了解,今年1月,啄木鸟维修向港交所递交了招股书,拟登陆港交所主板。招股书强调平台上的工程师非雇用,属灵活用工性质,而公司在对外宣传时常用“自营”“直营”字眼。招股书也显示平台存在特殊工种无证上岗现象。

据悉,平台服务为啄木鸟维修的主要收入来源,啄木鸟经营模式为通过平台吸引消费者下单,再由工程师维修后进行抽成。2021年至2023年前3个季度,公司的毛利率均超过80%,其在订单上的收入占订单支付总金额的约40%。这也意味着,啄木鸟整体收取维修订单支付总金额的四成作为佣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位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上门费30元就是引流费,基本上都是在电话里不报价,争取上门再看消费者家里的情况,看人下菜碟。因平台的高抽成,维修师傅要赚钱就得报高于市场价的2倍才行。”

6月26日,记者联系啄木鸟客服询问除了基础上门维修费用,涉及加装配件比如空调加氟等情况如何收费。工作人员称需要维修师傅上门检查后报价。

高抽成势必容易滋生服务乱象

啄木鸟维修这一模式是否可持续?

中国信息协会常务理事、国研新经济研究院创始院长朱克力对记者表示,高抽成导致维修师傅报价远高于市场价,不仅损害了消费者权益,也加剧了维修市场的竞争压力。长期来看,为了维护良好的商业生态,啄木鸟维修需要平衡抽佣比例与维修师傅的利益,建立更为合理和透明的收费机制。


缺乏创新难以长久发展

平台应该注重技术研发

当前互联网家居维修服务平台大多存在重营销轻研发,依靠平台服务费来实现盈利。啄木鸟维修招股书显示,啄木鸟维修各期销售及营销开支分别为1.78亿元、2.9亿元及3.18亿元,分别占同期总收入的44.3%、48.9%及43.2%。相较于营销费用,啄木鸟维修各期研发支出仅分别为2394万元、3261万元、3122万元,占营收比分别为6%、5.5%、4.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朱克力认为,互联网家居维修平台应该注重技术研发,提升服务质量和用户体验,通过技术创新来驱动增长。同时,平台也需要关注合规性和风险管理,确保业务的稳健发展。

啄木鸟维修当前面临的问题

该如何改进服务?

朱克力表示,啄木鸟维修正面临着服务质量下降、消费者口碑下滑以及特殊工种无证上岗等乱象的严峻挑战。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啄木鸟维修的上市进程,也会对其未来发展造成深远影响。为了成功上市并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啄木鸟维修需要立即采取措施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消费者体验并加强平台管理。同时,啄木鸟维修也需要与监管部门积极沟通合作,确保业务的合规性和稳健性。

1.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22
2.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 88315438

中国消费者报新媒体编辑部出品

来源/中国消费者报·中国消费网

记者/王小月

编辑/李晓雨

监制/何永鹏 任震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