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次性给你5万块钱,要求是你得在城里面买房,还得放弃农村的宅基地,你愿意吗?我相信很多人都不愿意。最近,很多地方都陆续出台了鼓励政策,鼓励农民自愿放弃宅基地,只要愿意放弃,就会给予一定的现金补贴。

6月20日,微信公众号“中国凤阳”发布消息,凤阳县房地产工作联席会议出台了相关通知,其中规定:自2024年6月20日至2024年12月31日期间,对纳入2024年土地增减挂范围内和县房屋征收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纳入征收范围内的项目,涉及需要安置宅基地的本县农村居民,如自愿放弃宅基地安置并进城购房,在原宅基地归还村集体用于复耕复垦并拆除建(构)筑物后,一次性给予5万元购房奖励(与货币、房票安置、购房补贴不同时享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际上,凤阳县并不是第一个推出此类政策鼓励农民退出宅基地的地方。最近几年,从中央到地方一直都在鼓励农民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早在2020年,全国就有104个县和3个地级市启动实施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并探索宅基地自愿有偿退出机制。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也提到,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进入2024年之后,又有多个地方连续推出文件,鼓励农民有偿退出宅基地。

为什么各地要这么做呢?

其一,促进楼市的发展。如今,很多地方楼市面临房子卖不动、土地卖不动的难题,于是把希望寄托在农民兄弟身上。前几年楼市库存率高时,各地通过直接发放现金、放开落户等措施鼓励农民进城买房,去库存效果显著。现在鼓励农民自愿有偿放弃宅基地,他们进城就得买房,这对带动当地楼市发展、降低楼市空置率、促进土地财政增长都大有益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二,有利于增加耕地,保住耕地红线。18亿亩是我国明确规定的耕地红线,可近年来,为发展经济,各地不断扩张,许多耕地被转化为城市、工业或产业用地,导致耕地面积减少,不少地方面临耕地红线警告。为保住耕地红线,甚至有些地方直接砍掉经济农作物,引发诸多争议。

相较之下,鼓励农民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显然是更好的办法。当前我国农村存在大量闲置宅基地,2019年全国农村宅基地闲置率达到18.1%,如今这一数据可能已超20%。若能让宅基地拥有者放弃,并给予经济补偿,就能大幅增加耕地面积,土地安排也会更灵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对于农民而言,是否退出宅基地要慎重考虑。而且从法律和社会发展角度看,各地方都不能强制农民退出宅基地。

我认为,宅基地是农民最后的保障,也是我国社会稳定的重要根基。在巴西、印度等发展中国家,有大量贫民窟,而中国很少出现,原因就在于中国农民拥有土地承包权,宅基地归村集体所有,只要是村集体户籍就享有宅基地使用权。有土地作保障,中国农民进可攻退可守,能进城工作增加收入,在城里待不下去还能回农村,至少有居住和耕地的地方保障基本生活。这种独特的土地性质确保了我国城乡的稳定。

所以,各地在推动农民自愿有偿退出宅基地时,一定要谨慎行事。可以发钱让农民进城买房,推动楼市发展,但不能以现金补偿强制农民退出宅基地。不管农民是否在城里买房,只要不愿意放弃,就应一直拥有宅基地使用权,以保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