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黄埔军校建校一百周年,一百年前的1924年,国民党召开了一大,两党开始第一次合作,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正式开启,黄埔军校也正式成立。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就曾在黄埔军校任教过,并担任了黄埔军校副校长等职务,他的名字叫李济深,那么,李济深的身上都有什么故事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济深出生于1885年,广西梧州市龙圩区人,早年时期,他先后在广东黄埔两广将弁学堂(后更名为广东陆军速成学校)、保定陆军军官学堂(后更名为保定陆军军官学校)以及北京陆军大学学习,接受了系统的军事教育。

从陆军大学毕业后,李济深留校任教五年,1920年,他南下广州,加入了粤军,此后他又担任了粤军第一师代理师长、师长兼参谋长等职务,参加了驱逐陈炯明等战斗,并逐渐在粤军中崭露头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24年,黄埔军校成立后,李济深担任了教练部少将主任、副校长等职务,1925年,他又担任了国民革命军第四军军长,率部参加了后续的北伐,投身大革命浪潮。大革命失败后,李济深逐渐成为国民党的实权派,手上的权力很大,他也与蒋介石产生矛盾,1929年,蒋桂战争爆发,因为李济深是广西人,所以蒋介石特意邀请他调停,并设宴招待李济深。

李济深参加宴会后被蒋介石扣留,并被开除了国民党党籍。在这之后,李济深一直被扣留了两年多时间,直到九一八事变后才恢复自由,并恢复了党籍。恢复自由后,李济深坚持反蒋抗日,1933年,他再次被开除国民党党籍,并前往香港避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香港期间,李济深彻底与蒋介石决裂,撰写了很多批判蒋介石与国民党不抵抗政策的文章,1935年,国民党授衔时,按照李济深的资历,他理应被授予一级上将,不过,因为与蒋介石决裂,李济深没有参加这次授衔。直到1946年,为了解决非现役高级将领的军衔问题,李济深被授予上将军衔,并且是“备役”上将。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李济深与蒋介石冰释前嫌,投身抗日救国的时代号召当中,并为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做了大量的工作,促进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解放战争时期,李济深反对内战,争取和平,他也再次与蒋介石决裂,并在1947年再度被开除国民党党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8年,李济深在香港发起成立了民革,争取了很多爱国人士的支持,1949年,李济深前往北京参加了新政协会议,见证了新中国的诞生。新中国成立后,64岁的李济深担任了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务,成为一名副国级干部。

在这之后,李济深以积极饱满的热情投身新中国的各项建设,他在推进社会主义事业、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增强同各国人民的友谊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同时也提高了新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影响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9年,李济深在北京因病去世,享年74岁。弥留之际,他依然关心祖国的建设,并留下了“我与人民宏愿在,及身要见九州同”的诗句。值得一提的是,李济深儿子的成就也很高,他有个儿子曾担任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同样也是副国级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