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麦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01

吹哨人死了

五一期间,当大家沉浸在小长假的欢乐中时,不知道有没有人关注到大洋彼岸美丽国,发生的一起与著名航空公司波音有关的事件。

外界称其为波音吹哨人事件。

尽管对于美丽国的这类黑色事件已见多不怪,但是,这是一件发生在企业里的事件,还是让我颇感震惊和意外:

5月2日,福克斯新闻报道称,在波音公司因客机安全问题面临审查之际,一位非常重要的举报人于当地时间4月30日早间意外死亡。

这位名为约书亚·迪恩 (Joshua Dean)的质量检验员,之前曾任职于波音一家主要供应商 势必锐(Spirit Aero Systems),该公司主要负责供应波音737 MAX 9的机舱门部件。

今年1月阿拉斯加航空公司1282航班(机型正是波音737 MAX 9)发生了“空中飞门事件”,迪恩在之前曾多次举报该机型的相关质量问题。

按照他家人的说法,45岁的迪恩生活自律,身体一直都很健康,无法理解在那么短的时间内意外感染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一种非常罕见的病毒而死亡。

书亚·迪恩 (Joshua Dean)并非第一个与波音安全问题调查相关而死亡的的吹哨人,此前,另一名吹哨人,已经突发意外而死亡:

今年3月9日,62岁的约翰·巴内特(John Barnett),在波音公司工作了32年的质量经理被发现死在一家酒店停车场的车里。当地警方在经过调查后,宣布死因是“自我造成的枪伤”。

巴内特在波音787工厂任职期间,发现工人经常会在飞机生产线上安装不合格的零件。
在公司内部屡次提出意见无果后,他又在2016年选择向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举报。

在举报仍无结果后,巴内特联合其他8名拥有相似经历的吹哨人集体对波音发起了诉讼。

而恰恰在他向法庭作证的第二天晚上,他却出乎意料地选择了“自杀”。

02

一系列的安全问题

大名鼎鼎的波音公司,世界航空业数一数二的巨型飞机制造企业,曾被誉为美国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几乎世人皆知。

但是,这颗明珠在这些年,却发生了一系列不该发生的安全问题:

除了上述的空中飞门事件外,今年波音各型飞机在全球发生的故障还有:

1月13日,日本全日空一架波音737-800客机驾驶舱玻璃出现裂痕。

1月17日,搭载美国国务卿布林肯的波音737客机在起飞前发生氧气泄漏故障。

3月4日,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的一架波音737-900客机,在起飞后左侧一个引擎喷出火花,导致紧急迫降。

3月11日,南美拉塔姆航空的一架波音787-9“梦想客机”因技术问题造成至少50人受伤。

4月25日,日本全日空航空公司一架波音客机24日在北海道新千岁机场着陆时油压泵系统出现故障,机体漏油并冒烟。

再往前看看,波音737系列在近20年内发生的严重事故也多得离谱(图片引自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日前发表声明,将波音公司信用评级下调至Baa3,距离“垃圾级”仅一步之遥。

03

巨大的转变

为何一家处在科技尖端的如此强悍的企业,会在这些年里屡屡碰触安全红线,奔向不归路。

或许我们从公司的高层战略转换中能窥探到一丝原因。

波音最近的两任CEO费尔·康迪特和哈里·斯通塞弗,都一致主张波音要从聚焦制造转变为聚焦股市表现,要优先关注财报数据。

“波音的首要任务已经不是制造一些领先于同行业的新型飞机。如今,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努力创造一个以稳定股价为基础的发展环境。这是一个巨大的转变。”

昔日的工程师文化让步于财报文化。

市场分析,因为这些吹哨人的前仆后继,导致波音面临着巨大的市场压力,公司的财务表现受到巨大的影响:

波音4月24日发布的财报显示,受相关质量问题的影响,737机型交付量下降,737 MAX 9停飞;

公司第一季度只交付民用飞机83架,同比下降36%;收入为165.7亿美元,同比下降8%。

但是按照美国法律,质量控制人员“对安全的承诺高于所有其他优先事项”.

所以,这些吹哨人始终坚守质量人的责任和职业操守,不顾管理层对成本控制和销量大于质量的要求,也不理会高层的“静音”禁令。

不断地呼吁和举报,去提醒相关人员重视波音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

但是,显然内行的声音非但没有被重视,甚至,声音被彻底地给"关闭”掉了。

这可真是一个巨大的转变,波音似乎展示了这样一种逻辑:

不解决问题,只解决提出问题的人!

04

空客的盛况

与波音层出不穷的危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欧洲航空公司空客的经营状况可谓蒸蒸日上:

2023年,空中客车民用飞机共获得2319架订单(2022年:1078架),其中净订单2094架(2022年:820架)。

截至2023年底,民用飞机储备订单为8598架;

空客首席执行官傅里(Guillaume Faury)近日表示,他已经收到了一些早前订购波音飞机的航司的订单需求,但由于空客的畅销型号A321neo已排产至下一个十年,因此无法满足这一需求。

在交付量上,2018年时双方还是势均力敌,不相上下,之后波音便被空客远远的甩在身后:

2018年,波音800+架,空客800+架。
2020年,波音157架,空客566架。
2021年,波音340架,空客611架。
2022年,波音480架,空客661架。
2023年,波音528架,空客730架。

再看两家公司的质量表现,可谓差别巨大(只查到了截至2014年数据):

波音737系列:总共交付7777架,损毁169架,事故率0.0217。
空客320系列:总共交付5961架,损毁26架,事故率0.00436,

空客只有波音的五分之一。

2014年至今的十年,波音出了这么多事故,并且愈演愈烈,双方的差距恐怕只会更大。

05

外行 vs 内行

尽管我们不能就此笃定说空客就是完美的。

但是,就从整个可见的舆论报道和相关数据来说,空客的表现远优于波音。

空客没有出现过任何类似吹哨人事件,更遑论发生吹哨人莫名死亡的黑色事件。

然而在企业里,内行声音被忽视,外行领导内行的现象,比比皆是,由此带来的负面影响不胜列举,包括不限于:

外行领导制定不切实际的目标,造成资源的浪费,让公司蒙受损失;

外行领导不懂业务,引起下属的不认可不配合,工作质量不尽人意;

空投外行领导,对原有团队的工作升职造成负面影响,引起团队骨干离职;

外行领导凭自己的以往经验和个人喜好进行绩效评估,导致团队军心涣散;

一个企业追逐利润固然没错,但是在财务表现和产品质量之间,应该如何取舍?

在听到企业里内行的吹哨声时,应该遵循什么样的逻辑,管理层应该提倡什么样的企业文化?

都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06

幸好我们有C919

波音质量如此堪忧,空客订单堆到十年后,我们以后还有飞机坐吗,岂不是没有选择了?

幸好,我国的商用大飞机C919已经一飞冲天,这些消息值得你了解:

自从2022年我国自主研发的C919大型客机成功试飞,并通过了严苛的测试和认证,获得中国民用航空局的适航证后,C919的优异表现已经赢得了市场的青睐。

据媒体报道,截至目前,C919已经斩获超过1200架的订单,按目录单价计算,订单总金额接近13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近万亿元。

国航近期更是一次性采购了100架C919,交付时间跨度从2024年到2031年,采购金额近1000亿元。

自此,中国东航、中国国航、中国南航三大央企航司聚齐,都向商飞下了百架国产大飞机的大订单,此外,还有一些国内外飞机租赁公司和航空公司都表达了下单意向。

C919未来前景一片光明!

未来的国际航空业,不是没可能出现三国鼎立的局面:
中国商飞,欧洲空客,美国波音。
而依我们中国的超级制造力,C919为代表的中国大飞机,成为最优秀的商用飞机指日可待!

届时,中国人将乘坐自己造的最安全飞机:任他东南西北风,扶摇直上三万里!

共勉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MK麦客 : 文字爱好者,自由撰稿人,20年外企老兵。8小时内用数字探索商业与管理,8小时外借文字感悟职场与人生。后外企时代,观外企聊职场,共同探索心灵与财富双重自由。(全网同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