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某茶叶大师找茶商老王借了5万块钱,一直没还。

今年,茶叶生意难做,茶店到处要开支,老王实在没办法了,就问大师能不能先还点。

不想,根本联系不上大师,这几天才从一个卖茶小姐姐那里听说:闭关了,要一年以后才出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茶圈大师,立志做茶

据坊间传闻,大师原本是写过书的文化人。

但立志要在茶行业干出一番事业,便大胆地投进了做茶大业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师收茶,容易上头

2019年,茶山原料上涨后,大师花血本收了很多茶叶。

那年春茶,到茶农家里。大师旁边的弟子介绍说:这位是XXX,写了一本很牛的茶书,是个文化人,而且资金雄厚。

茶农一听,文化人,还很有钱。那还不得当祖宗供着,土鸡果断杀,一只不够就五只,一口一个老师,张口闭口都是指导工作,听得大师分外舒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师心情好了,果断收茶。原本,只打算收50公斤古树。

但是,一波又一波的彩虹屁吹下来,收茶根本把持不住。

可能是茶山的日子太上头,一个春茶,收了800多公斤茶叶。手里几十万的现金流,一个春茶就被花光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师的理想很丰满

然而,大师一点都不慌,料定自己的茶叶必然好卖。

毕竟,大师自己写过书,有文化。而茶叶又很讲茶文化,别人卖茶,都是卖茶的求着茶客买。自己写过书,又收了弟子,茶客还不求着自己买。

大师粗略算了一笔账:800公斤茶叶,一公斤挣2000块,一年卖掉,轻松赚160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卖茶的现实很骨感

卖茶这事,大师拉不下脸面,总标榜自己是茶人、不是卖茶的。卖茶不叫卖,叫分享,然后收点束脩。

大师身边的人,看到大师亲自做茶了,也给大师面子,买个一两公斤。但是,大师的面子,消耗一两次,也就用光了。

大师没有获客渠道,只靠一个茶叶店里、两个弟子整天发圈,发得天昏地暗,一天发10条,茶叶也没卖掉多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卖茶一年,连开茶叶店的房租都挣不回来。

大师,又很好面子。要是茶叶店经营不下去,传到别人耳朵里,有伤自己的名誉。

于是,大师交代弟子:原本,茶叶一公斤应该赚2000块的,就说让利给茶友,一公斤赚1000即可。

可是,降价也没卖出去多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师可能没发现:茶叶,玩的是圈子。圈子之内,信任你的人,才会买你的茶。

一旦出了圈子,别人不信任你。茶叶就算降价,也卖不掉。

至于大师的虚名,在陌生人眼里,写茶书的多,大师也多。

一个大师的虚名,就想让陌生人掏钱买茶,以前可能,现在不可能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师的艰难自救

往后两年,大师拆东墙补西墙,卡都办了好几张,张张都刷爆了。

可是,这窟窿一旦裂了个洞,就像决堤的洪水,根本挡不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众筹斗茶大赛

到了春茶的时候,大师也没钱收茶了。

但2019年大把收茶的霸气形象,依然在茶农的心里闪闪发光。

2021年春茶季,大师隔了一年,又到茶山,茶农依然热情招待。

为了应付客户的订单,大师提出:今年锦绣茶祖都拍了,咱们要赶上茶山热闹的浪潮,举办一个斗茶大赛,

这个斗茶大赛,每家交1公斤古树,一公斤混采。古树获胜者,一等奖5000块、二等奖3000块,三等奖2000块,每个级别1人;

混采获胜者,一等奖3000块、二等奖2000块,三等奖1000块,每个级别1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茶农一看,咱们寨子的古树单株,市场卖价才1800一公斤。赢了能获得5000块,赚啊!

大师也觉得,这个寨子80多户人家,每家交1公斤古树,价值16万,加上中小树,能白嫖20万的茶,茶农包吃包住外,还赚了18万多。

某一瞬间,大师闭上眼睛忏悔道:我本无意白嫖,然而,我的钱都进了你们寨子,此刻需共渡难关。

大师忏悔完,又说:茶人的事,怎么能叫白嫖呢。应该叫:为宣传茶山做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赛现场,大师和团队仔细评审:这家的茶多酚含量高,这家的氨基酸含量足,这家的工艺好,这家的森林韵。

评审出来了,大师的确给了奖金。

茶农一看,大师居然真给钱啊,又去巴结大师:今年收点茶叶嘛。

大师不好推脱,意向性地收了10公斤古树,10公斤混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茶农:都是亏的

往后的两年,斗茶大赛依然举行,大师也掏了奖励,但是,不收茶了。

一个寨子80几户人,每年只能覆盖6家人,大多数茶农得不到好处。

茶农一看,奖金确实发了,但大师拿走的茶更多,有的茶农连续三年没有获奖,不干了。

这把火一点燃,没获奖的茶农都不干了。

甚至获了奖的人也不干了,3年交了3公斤古树,3公斤混采,获得一个5000块的奖,还要把他们一群人好吃好喝招待着,也是亏的。

于是,斗茶大赛,办不下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师只能卖当年的茶

大师只能卖2019年收的那堆茶叶。

但是,当年收进来的茶,产量稀少的古树已经卖了、老客户也回购过了,中小树又很难卖。

加上弟子卖茶不厉害,一个月卖茶的收入,根本支撑不起往日挖开的窟窿。

无奈之下,2023年6月份,为填补窟窿,大师找茶商老王借了5万块钱。

说好的年底还,但这都2024年6月底了,也没听大师还钱的消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闭关?躲债!

直到前几天,老王要给员工发工资,才很不好意思地找大师。

然而,一点消息都没有。老王找了大师的朋友,那朋友说:大师欠我的8万也没还。

于是,老王实在没办法,打了大师的弟子的电话,弟子说:师为研究了完美的制茶工艺,需要闭关1年。

弟子会顾及大师的面子,但店里的茶艺师可不会。茶艺师3个月没领到工资,家里都没米下锅了,一怒之下,果断跳槽。

爱八卦的茶艺师又把三个月不发工资的事跟同事说,就这样,大师闭关的前世今生,就在小圈子里传开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几年,茶叶,是真的难卖。

这种时候,要做的,是降价求生存。

茶叶,做茶的人自己觉得好,叫自我感觉良好。喝茶的人说好,那才是真的好。

而茶客心目中的好茶,只有一个标准:品质好,价格便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茶叶市场的价值观,也在不知不觉中变了。

想当年,大师往台上一站,一个晚上卖茶无数。

可如今,大家生活条件好了,受教育程度高了,独立思考更多了。

喝茶的人不再盲从,茶叶所有的品质,都落实于口感。

大师的故事,讲不下去了。大师的茶,不好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