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6月25日是第34个全国土地日,活动主题是“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为引导全社会进一步增强底线思维和法治观念,提升全社会保护耕地、节约集约和依法依规用地的意识,6月25日,广东省纪念第34个全国土地日主题宣传活动在汕尾举行。记者在活动中了解到,广东连续24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连续3年实现耕地净增加,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持续位居全国前列,以全国1.9%的土地面积,承载着全国8.9%的人口和10.9%的经济总量。

广东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持续位居全国前列

本次主题宣传活动由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和汕尾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聚焦集约高效用地、严格保护耕地,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共同助力“百千万工程”实施,走近耕地保护先进集体、个人,对话基层田长代表,实地踏勘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现场。

近年来,省自然资源厅全面推行田长制,组织编制出台省级耕地保护专项规划,开创性大规模实施垦造水田45万亩,连续24年实现耕地占补平衡,连续3年实现耕地净增加,每年均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任务,节约集约用地水平持续位居全国前列,以全国1.9%的土地面积,承载着全国8.9%的人口和10.9%的经济总量,有力维护了国家粮食安全,有力保障了全省高质量发展。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是支撑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保障。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广东省自然资源厅一级巡视员余云州在致辞中指出,当前,耕地碎片化、空间布局无序化、土地利用低效化、生态质量退化等“四化”问题在一些地方还不同程度存在,同时,要解决“百千万工程”实施“地从哪里来、钱从哪里筹、人往哪里聚”的问题,也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利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余云州呼吁,要以此次宣传活动为契机,共同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用地制度,合力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动构建良田成片、村庄集中、产业集聚、生态优美的土地保护利用新格局,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应有贡献。

对话田长:要在田间地头“生根发芽”

近年来,广东全面推行耕地保护“田长制”,构建省、市、县、镇、村、村小组“5+1”耕地保护网格化监管机制,搭建全省统一的耕地保护“田长制”信息监管平台,层层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主体责任,推动耕地保护监管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实现从静态的被动保护向动态的主动监管的转变。

现场举行了“护良田,筑‘耕’基”耕地保护先进集体代表故事分享会,邀请了“全省耕地保护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优秀田长”三位代表上台分享工作经验。

丘仲平是一名来自汕尾市陆河县水唇镇新丰村的一名村级田长,至今巡田里程已突破300公里。祖祖辈辈都和田地打交道的他对田地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现场分享了自己在巡田中遇到的小插曲和“高科技”巡田的秘诀,并自豪地表示:“做田长,就是要在田间地头‘生根发芽’,我们一定可以更好地端牢自己的饭碗。”

活动还举行了耕地保护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颁奖仪式,广东省自然资源厅耕地保护监督处等39个单位被授予“全省耕地保护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黄振健、叶亦珊、柯迪等79名个人被授予“全省耕地保护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广东在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上持续多点发力,在耕地占补平衡管理、耕地集中连片整治、永久基本农田特殊保护等方面实现了由良转好、由好转优的多项转变。广东省通过集中连片整治耕地,稳妥推进恢复和补充耕地,从2021年以来连续三年耕地净增加,累计净流入超过24万亩,实现全省耕地从连续多年净流出向净流入的转变。

此外,广东省还积极完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制度,建立健全“三位一体”耕地保护补偿激励机制,通过加大普惠性资金补偿力度、健全耕地保护考核激励机制、建立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跨区域调剂补偿机制等方式,激活耕地保护发展动能。

汕尾市10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集中开工

“我宣布,汕尾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开工!”当日上午,在汕尾市海丰县可塘镇潭围村,汕尾市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集中开工仪式正式启动。

启动仪式上,汕尾市10个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项目集中开工,包括农用地整理项目5个,建设用地整理项目3个,产业导入项目2个。项目搭建起了政府、企业、村户多方共赢的合作平台,计划投资额超40亿元。

据了解,为纵深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汕尾市坚持陆海统筹,遵循系统化整治理念,构建“市级统筹一县级谋划一镇级实施”的整治工作体系,通过全市域整县(区)推进,实现镇域之间空间要素腾挪。同时,汕尾通过创新“政府主导+国企承担+金融支持+专业种植”模式引导多方主体参与耕地集中连片整治,加快构建土地保护利用新格局。

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将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作为服务保障“百千万工程”的关键抓手,以“全区域规划、全要素统筹、全周期发力、全链条管控、全员动员参与”为理念方法,开展系列政策引导与实施行动,以土地要素创新性配置支撑培育新质生产力,致力破解“百千万工程”中“地从哪里来、钱从哪里筹、人往哪里聚”的关键性问题,努力构建“良田连片、村庄集中、产业集聚、生态优美”的土地保护利用新格局。

为实现“小田变大田”“旧貌换新颜”,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统筹推进农用地整理、建设用地整理和生态保护修复。全省目前已累计开展农用地整理43.5万亩、建设用地整理45.02万亩、生态修复38.9万亩。今年,广东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正式进入扩面提质的关键阶段。以“项目为王”的理念,在42个试点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实施范围,支持具备条件的地方组织编制实施方案,积极谋划、储备、申报、实施一批新项目、好项目,推动整治工作取得新成效。

截至目前,广东省自然资源厅已收到全省各地新申报项目123个,计划总投资4355亿元,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积厚成势的特征越发明显。县镇村高质量发展“蓝图”将一步步转化为“富县强镇兴村”的实景图。

文、图|记者 董鹏程 通讯员 罗诗岚 周可 李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