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所提供的信息均基于可靠的来源,详细信息将在文末列出。

脑白金,这款保健产品在许多人心中占有一席之地,它曾经频繁地通过电视广告的形式出现在我们的视线中,成为当时节日赠送礼品的首选。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品牌似乎已经淡出了公众视野,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友情提醒:由于本文篇幅较长,可能会有“广告解锁模式”出现,但幸运的是,根据平台的新政策,广告解锁是免费的,只需观看完毕即可继续阅读。在此,我们对各位读者和平台表示衷心的感谢。

风靡全国的脑白金

“每逢佳节倍思亲,送礼就送脑白金”,这句耳熟能详的广告语曾经风靡全国,其广告力度之大,甚至一度超越了其他广告,在电视节目间隙不断重复播放,这种营销策略无疑是非常成功的。

即使时至今日,我们已经很久没有看到这则广告或这款保健产品,但提起脑白金,人们脑海中仍然会浮现这句广告语,它已经深深烙印在我们的记忆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为何这款曾经火爆的保健产品突然之间就消失无踪了呢?要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脑白金的起源和发展说起。根据红星新闻2023年10月17日的报道,脑白金自创立以来,就因为其成分问题不断引发争议。

提到脑白金,我们不得不提及其品牌创始人史玉柱。这位拥有深圳大学硕士学位的杰出人士于1989年开始创业,起初他的公司主要从事软件开发业务,但由于当时资金链断裂,最终以失败告终。

具有远见卓识的他将目光转向了保健品市场,并在1999年成立了一家专注于保健品业务的公司。自那以后,脑白金的广告便在各大电视台频繁播放,甚至在央视频道的黄金时段也占有一席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脑白金在最初几年的表现确实令人瞩目,在成立第一年就创造了13亿元的销售额,并在接下来的16年里一直保持着保健品单品销售排行榜的首位,其在保健品行业中的地位可谓举足轻重。

除了我们之前提到的广告语外,脑白金还有几段同样具有魔力的广告语,无论是送给长辈、女士还是孩子,都有相应的广告语。脑白金之所以能够大卖,主要是因为它强调了“送礼”以及对“亲情”和“家庭”的表达,其创始人深刻把握了国人的心理。

但就是这样一款备受欢迎的保健产品,却不断引发争议,争议的焦点主要集中在广告和成分上,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争议一(成分)

根据环球网2015年4月1日的报道,脑白金的成分表中竟然含有大量的褪黑素,我们都知道褪黑素是一种助眠药物,但其副作用可能比安定类药物要大得多,对健康有害无益。脑白金在这方面隐瞒了16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关于脑白金成分的讨论在网上引发了热烈的讨论,许多网友表示,他们原本以为脑白金的成分是人参、鹿茸等珍贵药材,没想到竟然是褪黑素,用这种成分来补脑,效果可想而知。

对此,脑白金的创始人在微博上表达了自己的立场,他表示自己多年来一直坚持在睡前服用脑白金,已经持续了15年,并表示如果他在骗人,他就是小狗。他的言论暗示脑白金没有副作用,只是一种保健食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他这种只关注产品效果的观点显然无法得到网友的认同,因为将褪黑素包装成脑白金本身就是一种欺骗行为,再加上当时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让众多网友对这款产品产生了质疑,想要了解褪黑素是否真的有问题。

经过食药监总局的调查取证,得出的结论是褪黑素没有明显的毒性,适量食用不会对人体产生健康影响。但对于这样的结果,网友们显然无法接受,因为脑白金是以保健品的身份销售的,而不是助眠药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知道,当时脑白金的价格非常昂贵,在那个经济还不富裕的年代,一盒脑白金的短期疗程售价高达347元,即使打折也要240元。而脑白金胶囊的主要成分就是褪黑素,口服液则是低聚糖。

这两种普通的物质可以在药店以更低的价格购买,为什么还要花大价钱购买脑白金呢?随着时间的推移,消费者的观念变得更加理性,脑白金也逐渐退出了市场,属于它的时代已经结束。

之后,关于脑白金的相关数据再也没有更新过,广告也不再出现,公司官网的数据更新也是几年前的事情了。尽管脑白金的创始人仍然认为自己没有欺骗消费者,他和脑白金都受到了极大的冤枉,但争议并没有就此结束。

争议二(广告)

根据中国新闻网2001年2月26日的报道,脑白金因为其烧脑广告词多次违法,最初的广告语“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就受到了处罚,罚款并停播广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脑白金并没有吸取教训,在报纸上继续进行广告宣传,广告语变成了“不觅仙方求睡方”,这种广告语在我们普通人看来都存在问题,自然也逃不过相关司法部门的审查。

因此,脑白金很快又遭到了处罚,相关司法部门对其广告进行了调查取证。从报道来看,脑白金的烧脑广告因为严重违反了《广告法》的规定而受到处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广告中的“人脑中都有脑白金”和“中年人更需要补充脑白金”等说法都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再加上脑白金的广告在电视上高密度、高重复地播放,让许多消费者感到厌烦。

因此,脑白金的烧脑广告也被众多网友评为“十大恶俗广告之首”,相信很多人都有同感。最初听到这种广告可能会觉得有趣,但听多了就会让人感到心理和生理上的不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送礼不如直接送钱?

相信很多人在逢年过节准备送礼时都会感到头疼,不知道该送什么好,送什么有面子,送什么合适。这些问题往往需要考虑很久,送得不好可能会让自己丢面子,送得太好价格又太贵。因此,“送你健康”似乎成了最合适的选择。

在这个理念下,保健品商家抓住了商机,毕竟没有人会拒绝对身体有益的礼品。但这些打着健康旗号的保健品真的合适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新浪网2020年12月8日的报道,当时爆出了一件大事,“燕窝变糖水”的风波引发了热议,尤其是真燕窝是否真的对身体有益,以及假燕窝的泛滥让众多网友开始讨论。

但实际上,这些商家的商机就是抓住了消费者的痛点,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面子”。很多人可能没有注意到,不仅是保健品礼盒,还有七夕礼盒、浪漫礼盒、高端食材礼盒等,现在都做得非常花哨,只是在礼盒上做文章,让礼盒看起来非常奢华,但实际上并没有太大作用,只是为了让购买者在送出时有面子,因为价格昂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这种过度包装的奢华礼盒是不可取的,送礼讲究的是情谊,是那种“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的情谊,这种情谊不能通过物体本身的价值来衡量。

此外,很多人送这种看似奢华的礼品,其实是为了联络人际关系,通过送礼拉近社会关系,带有功利性目的,所以礼品附带的诚意只是表面现象,从礼品的贵重程度就能看出诚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既然已经用金钱来衡量送礼的诚意,将诚意物质化,为什么不直接送钱呢?这样更直接,但要注意的是,直接送钱是送礼中最需要避免的,越急着送钱越不能直接送。

因此,这种应运而生的奢华包装礼盒被很多人采用,但简单来说,这就是智商税,大家一起交。但需要注意的是,礼物的价值不在于价格,而在于心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能让对方知道你送的礼是他们需要的、喜欢的,能让对方知道你在他们心中的地位,这就足够了。中国一直有“礼仪之邦”的美誉,这个“礼”更多的时候是不能通过金钱来衡量的,一旦用金钱衡量,味道就变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考资料:

红星新闻——《脑白金主要成分竟是褪黑素再引争议,年轻人的脑好“洗”吗?》2023年10月27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环球网——《脑白金被曝含褪黑素对健康无益 创始人史玉柱自称一直在用》2015年4月1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新闻网——《“脑白金”广告涉嫌违反广告法被责令停播》2001年2月26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浪网——《为了“送健康”交智商税,还真不如送钱》2020年12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