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个工作日。

这天,大明早早来到市区的公立图书馆,落座,接水,打开电脑,插上电源。一切准备就绪,他随即打开了招聘网站,开始投递简历。

对于大明来说,这是平凡的失业日,也是他假装上班的第若干天。

毕业第三年,前司因效益不好降本增效,整个组被辞退一半,大明就是其中之一。本以为一两个月内就可以找到新工作,自己先瞒着父母,等到时候再无缝衔接,但环境比想象中糟糕。

心仪的工作大多一个萝卜一个坑,过去收藏的岗位都没再开放招聘,而主动来打招呼的公司,或工资太低,或通勤太远。

为了维持上班族人设,他像过去一样过着早出晚归、规律打卡的生活。

伪装上班,成为他新的工作内容。

图书馆,是他的新工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书馆,咖啡店,和假装上班的人

小红书上有个很火的帖子说,现在图书馆成了失业人士的避难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Elvis麻麻养娃记

许多人都像大明一样,每天带着全套的工作装备(电脑,充电器,水杯),到点“上班”。

评论区仿佛小型的失业阵线联盟,有的人被辞退,有的人因身体缘故主动离职,有人决定变更赛道考公考编......原因各不相同,但鉴于不想让家人操心,大家都选择对失业的现状缄口不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类似遭遇的小船,从去年年底开始假装上班。

在此之前她在一家创业公司上班,有一年多的时间公司处于发不出工资的状态,解封后也始终振作不起来,只勉强替员工交着社保公积金。

小船心想,索性换个工作吧。

在这几个月,小船把市里的咖啡厅探了个遍,她发现肯德基有桌子带插座和USB,还发现家附近的电影院有个小候场区,那里可以休息,不消费也不会赶人。但她最满意的还是图书馆,设备齐全还安静。

大概每个假装上班的人,心里都有这样一个“办公”地点列表,每日游走在这些地点之间,成为新的生活常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北京梨园图书馆

图源:法新社

叉烧自告别上一段工作之后,已经在星巴克“驻扎”了一年。

之前的大厂工作本无可挑剔,但公司突然宣布调岗迁址,让她不得不在工作和家之间做出选择。因为不想背井离乡,她选择主动辞职。

一开始叉烧还陆续投简历,但很快她便发现就业环境的严峻,找到的工作总是不达预期,后来,她便决定不再找工作了。

“我之前兼职做过探店的吃喝玩乐博主,那才是我真正喜欢的事,所以那时就想着,要不再吃喝玩乐一段时间,赚不赚得到钱再说。”

她以此为契机,偶尔做旅游相关的自由职业,既能赚点钱,又完美契合她的爱好。

对于假装上班的人来说,有进账总比坐吃山空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无法成为野兽的我们》

但在父母面前,她依然维持上班人设,只是改口说自己从大厂跳槽到一家闲散的国企,这样可以适配她的作息。

“早出门就说公司有事,晚回家就说公司加班,实际上每天睡到自然醒然后去星巴克蹭Wi-Fi接点生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像在跟父母玩躲猫猫

假装上班,宛如当代人的一种另类生存策略。

跟父母老实交代是下下策,与其让二老担心,不如编织一个勤劳打工人的假象。

至于私底下找工作、参加培训,抑或是搞自由职业寻找新可能......就像鸭子在水下拼命扑腾的脚蹼,不必被看到。

如何不被发现,对于许多人来说并不容易,尤其是跟父母同住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豆瓣「裸辞群众小型交流组织」

就像在城市里玩大型捉迷藏,首先排除离家近的“办公”地点,以免被家人、邻居、朋友轻易捕获。

过去觉得和父母一起生活多方便,现在只觉得到处都是父母的眼线。

还有人每天要走够微信步数,因为步数太少会收到家人的问候:“今天没去上班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五月的家

伪装工作内容,更是考验随机应变能力的时刻。

如何在父母问起“最近工作怎么样”的时候不自乱阵脚,信口杜撰一段办公室轶闻,或是用领导口吻聊最近行业局势,都不是一朝一夕能练就的。

更多时候,是慌张说着“工作嘛,就那样”,然后迅速转移话题。

叉烧已经是应对父母的高级玩家,虽然父母并不热衷监视她的生活,但叉烧仍然会时不时用小智慧完善人设。

比如逢年过节买一些粽子、月饼礼盒带回家,美其名曰是公司发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叉烧漫游日记

不仅要假装上班,还要假装放假。

叉烧在端午期间接了个大单,带十多个人旅游,筋疲力尽,然后她就以调休为由,端午之后在家躺了个痛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没有工作,多出来的时间要做什么

瞒住父母只是一方面,如何度过这段没有工作的日子,是更为棘手的问题。

知乎用户@晨星 在「明明失业了却还要瞒着家人天天装作上班的样子,是一种什么体验?」的问题下,总结自己的心路历程:

“体验就是刚开始很爽,然后有点焦虑,到最后就急着想随便找个工作上了。”

刚辞职时他兴冲冲地跑去非洲旅行,按原计划他的积蓄足够在上海躺平一年。但没想到三个月后,与社会脱节的焦虑就如潮水一样袭来,他不得不开始考虑未来怎么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盗钥匙的方法》

焦虑,是几乎所有假装上班的人都要面对的共同难题。

有人在疯狂投简历,比如小船。在正式离职前,小船每天都要求自己投至少10封简历,即使岗位不完全合适也应投尽投,面试也尽量多去。如今她成功找到心仪的工作,为此她投出了不少于一百封简历。

有人则考虑转变赛道,比如大明。每天投完简历,大明便打开教程学习考编内容,心想着心仪的工作难觅,不如先着手准备plan B。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奥迪汪找工作

考研考公考编成为许多人的选择,他们比以往更干劲十足,一大早来到图书馆无缝融入备考大军。

除此之外还有考证大军,在职期间拖着久久未考的行业证书,如今反倒提上日程。

网友柿饼在待业一个月时间内,把之前一直想考的CSCP证书近千页英文教材啃完,顺利上岸。

还有人把精力投注在别的技能上,学开车、学潜水、学烘培......总之,一定得去学点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神勇小野马

前两年网上中式Gap被广泛讨论。

跟国外主打松弛探索世界的Gap Year不同,我们即使Gap也不让自己松懈,而是要偷偷努力惊艳所有人。

这样的心态在假装上班的人里更为普遍,应对焦虑,没有什么比一场酣畅淋漓的学习更能抚慰人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脱离社会时钟之后

待业期远比想象中来得长,这是让许多假装上班的人始料未及的。

相比如何给父母圆谎,他们眼前是更加现实的问题——钱。

如何开源节流,如何让手头的存款支撑得足够久,成为每天睁眼就要思考的算术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我的事说来话长》

叉烧以前上班的时候还会买奢侈品犒劳自己,现在虽然有做旅游相关的收入,但经不起挥霍,消费降级是必然的,“我现在都直接买广州货了”。

她还学会了在直播间蹲咖啡券,原价39元用券只要19.9,有时囤了多余的咖啡券,加两块还能挂闲鱼转卖。这些生活小妙招,都是假装上班这一年里习得的。

大明也经历了一阵子积蓄焦虑,甚至一度为了减少开支,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去超市里试吃、买临期商品,也考虑过要不要打一些短期的快餐店工。

“那段时间简直焦虑到头重脚轻,想赚钱,想学习,想找工作,每天无头苍蝇似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我的事说来话长》

后来让他的焦虑被极大缓解的,是每月两千的失业金。

按照网上的教程报领失业金的那一刻,大明像是溺水后扑腾了半天被救上岸,心里长舒一口气:“又能苟一阵了”。

黑泽清在《东京奏鸣曲》里描绘了日本泡沫经济破灭时的家庭境遇。

本来端铁饭碗的爸爸突然被裁,为了不让家人知道,他每天打着领带提着公文包出门假装上班,实则转身就到职介所排队找工作,到广场领政府救济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东京奏鸣曲》

这样的景象,似乎越来越成为我们习以为常的现实。

叉烧曾在星巴克目睹过一场面试。

求职者身处熙熙攘攘的环境,仍然大声地做自我介绍:光鲜的学历、优秀的工作经历,上一份工作因为业务被砍而被裁员......明知道被其他顾客偷听着,他也没有因此面露半点尴尬。

而对面的面试官,来自规模远不及他前司的小公司,聊到一些行业内容,面试官看上去比他还紧张。

但就是这样一场面试,求职者似乎也并未得到面试官的垂青。在他离开之后,三位面试官交流想法:“他要得太高了,给不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东京奏鸣曲》

不可预见的失业,变成了随时可能到来的人生状态,而后中年失业、阶级滑坡、消费降级.......这些名词碾过去,如同多米诺骨牌一般。

或许对这份动荡报以平常心,才是我们这个时代打工人的必然选择。

没有人知道未来会是怎样,假装上班的尽头是什么。

在下一份工作到来之前,把这段时间当作人生的悠长假期,也未尝不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源:《悠长假期》

大明现在每天给自己安排满满当当的日程,一切都仿佛回到了学生时代。

他偶尔在父母面前热演一下,抱怨公司最近收益不好、自己压力山大。想着万一哪天失业金领完了就跟父母坦白,起码到那个时候,父母多少能理解点自己的不易。

小船在失业期间帮家里处理了大大小小的事宜,还在工作日把市里的景点玩了个遍。

虽然已经开始工作了,但她偶尔还是会怀念那段脱轨人生的闲散。

而叉烧打算将旅游事业继续做大做强,相比每天打卡上班,她反倒更享受现在的生活:

“前段时间我突然想吃肉,但朋友们都在上班没人陪我,所以我就自己跑去西北——吃肉最爽的地方,一天吃五顿。

后来我还去了沙漠,露营,飙车,看星星,我就觉得这样的生活,还是挺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