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进一步加强我市驻镇街规划师队伍建设,提升广大规划师服务乡镇街道的能力和水平,近日,杭州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组织召开2024上半年全市驻镇街规划师工作交流会。

当天上午,来自全市13个区县(市)基层镇街的规划师深入滨江区长河街道进行实地考察。

长河,早在吴越国时期就有村落,南宋时形成自然镇,明代形成了今长河老街泽街和槐街的格局,有“江南槐市”之称、“明清建筑大观园”的美誉。老街于2003年被列入杭州历史街区保护范围,2022年启动老街保护与开发,在属地党委政府的指导下,部门、街道、社区连同驻街规划师团队开展了多次民情意见征集,定下了“民生社区”的主基调,打造“老街新生活”市井味。

“在驻街规划师的‘陪伴式’服务下,街道以‘两街四区’的规划布局,结合老街历史文化、码头文化、艺术文化,打造民生区、匠心区、休闲区和艺术区四大区块业态。”长河街道相关工作人员介绍,从早茶市集、艺术空间等业态入手,街道围绕“来氏文化”“耕读文化”开发研学项目,留住老街文化的根与魂,呈现新的“江南槐市”,让历史文化活起来,建设古今交汇、业态融合、居民幸福的历史文化街区。

如今,规划“重生”的长河老街,不仅展现着创新、年轻的“国际滨”的另一面,还诠释着滨江的历史文化内涵和人文风情。

边走边看,畅所欲言,考察过程中,来自全市各镇街的规划师们不仅亲身感受了老街规划师在推进历史街区保护、街道有机更新、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中取得的显著成效,也对长河老街的开发保护和持续化运营给出了诸多专业建议。

下午的交流会更是气氛热烈,11位来自不同乡镇街道的驻镇街规划师代表一一上台,分享了自己在驻镇街服务中遇到的挑战、创新举措和成功经验。从乡村历史建筑保护,到土地综合整治;从老城有机更新,到低效用地盘活……规划师们结合具体的服务案例,剖析了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和痛点,并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这些分享不仅让与会人员深受启发,也为推动我市驻镇街规划师工作再上台阶积累了经验、打开了思路。

各分局、县(市)局代表在交流中纷纷表示,将以此次会议为契机,进一步建立健全驻镇街规划师考核、奖评机制,加大对驻镇街规划师工作的支持力度;并通过加强与乡镇街道的沟通协作,确保规划工作更加贴近实际、符合民意,为城市发展和乡村振兴贡献更多力量。

“此次会议不仅是一次经验分享会,更是一次深入探讨我市驻镇街规划师角色定位、创新工作方法、强化服务效能的盛会。”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党组成员、二级巡视员潘希统在总结讲话中表示,驻镇街规划师作为“打通规划落地最后一公里”的重要力量,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基层、扎根基层,为基层乡镇街道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接下来,该局将进一步加强驻镇街规划师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升规划人才队伍的专业素养和服务能力,充分发挥驻镇街规划师的桥梁作用,持续打响杭州市驻镇街规划师服务品牌,为杭州在浙江省“勇当先行者、谱写新篇章”中勇攀高峰、勇立潮头贡献规划资源人才专业力量。

(来源:杭州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