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8月在上海与相关集团党羽密谈,因而卷入严重案件的开国少将丁盛,于1982年被宣布“免予起诉”,终于恢复了自由,此前他已经被隔离审查了五年多时间。但与此同时,丁盛也被正式开除了党籍,安置到江西南昌居住。这对于一个打了半辈子仗的军人来说,无异于晴天霹雳。此后十余年时间,丁盛一直在为自己的党籍问题向组织申诉,但未能成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1982年到1998年,仅北京一地丁盛去了9次,期间换了4任总政治部主任,对于丁盛问题的基本态度始终未变。去北京申诉过程中,丁盛还专门拜访了老首长聂荣臻、黄火青,他俩一个是中央军委副主席,一个是曾经的最高检检察长,倒是都愿意给丁盛提供必要的帮助。结果相关部门提高了丁盛的生活及医疗待遇,从团级提到了师级。丁盛对此表示感激,但显然,党籍和名誉才是丁盛晚年真正关心的,老首长们爱莫能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多年申诉无果,丁盛逐渐年老体衰。他整整申诉了16年,1998年最后一次赴京后,已经是85岁高龄的老人,没有能力再四处奔波了。但丁盛还是不肯放弃希望,生命的最后时段,他突然想到一个关键人物,若对方愿意出手,很可能会帮助自己打开困局,此人究竟是谁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丁盛想起的这个人,叫徐景贤。原本丁盛对此人,是“恨之入骨”的,此时却仿佛成了救命稻草。1976年8月8日晚,时任南京军区司令员的丁盛,在上海延安饭店与上海市委、当地革委会相关领导见了一面,其中就包括这个徐景贤。后来证明,这件事直接打倒了丁盛。丁盛对组织解释,自己是考察完舟山防务后入住饭店的,为了安排廖汉生在上海就医的事情,与上海市委进行过电话沟通。因此马天水、徐景贤、王秀珍才知道自己住在延安饭店,有了当晚的见面。

审查过程中,丁盛坚称自己与三人素无往来、本不想见他们,但碍于礼节聊了不到1个小时,内容不涉及军队部署情况。然而马天水三人的供词,却跟丁盛的说法大相径庭,他们称和丁盛足足谈了3个钟头,丁盛讲过“指挥不动60军,将来可能打仗,你们早做准备”。若这番话属实,丁盛就明显站在了相关阴谋集团一边,问题是极为严重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丁盛战争年代有很高的战功,所以组织酌情考虑,后来对他免予起诉;而马天水、徐景贤、王秀珍是阴谋集团在上海“大本营”的爪牙,之前是靠造反夺权上台,82年受到严惩、都被法院判了刑。到九十年代,这三人才陆续出狱,丁盛得到消息后,经过多方打听终于找到了一些有用的线索,希望能帮自己平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98年丁盛要找的人,就是徐景贤。马天水和王秀珍出狱几年后,都得病死了,只有徐景贤身体尚好、在上海居住。虽然徐景贤此前的地位不及马天水,却也在特殊时期当过上海市委书记,他被审查时,讲出过对丁盛很不利的证词,丁盛认为纯属诬陷。值得一提的是,徐景贤1982年8月获刑,其中一项罪名就是“诬告诬陷罪”,但判决书里面没提丁盛的事。

丁盛身体衰迈,98年时住在广州,很难去上海找徐景贤面谈了。但他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按查到的地址寄了出去,请求徐景贤出面作证,在相关部门面前讲几句公道话,澄清当年的“不实证词”。丁盛把这封信,当成了恢复党籍的最后希望;然而徐景贤没有出手帮助,甚至都不愿意给丁盛写回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这并不出人意料。徐景贤被定罪,关了十多年才重获自由,怎么可能主动推翻自己的证词,卷入新的风波中呢?从这个角度去看,就不难理解徐景贤的做法。而请徐景贤出面翻供,不过是丁盛晚年的一厢情愿而已。1999年9月,丁盛抱憾辞世;徐景贤在5年之后出版了自己的回忆录,在书中向他打击、迫害过的人道歉,但里面仍然没有具体涉及丁盛的事情。2007年10月,74岁的徐景贤病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