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年爬山,去过终南山不少地方,看到过终南山不少隐居人的住所。

有很简陋的,就是一片石崖下竖一堵墙;有奢华的,竹篱房舍不说了,甚至还有土暖气。

不过,直接住在自然山洞里的也是有的,里面阴湿焯暗,确实不太适合长期居住。

不过华山上的人工开凿的石屋除外,都是在高耸干燥的花岗石,冬暖夏凉,上面还有一个洞做通风用。

谁要是上华山,你留意一下这些洞窟,很有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说说华山上陈抟老祖的山洞。

前一篇写过陈抟老祖,没有介绍,这次补充一下:陈抟,亳州人,名抟,字图南,号扶摇子,赐号“白云先生”,生于唐末。

陈抟隐居华山时,根本不用锅灶,“大睡3000日,小睡800天”。

一天华阴县令上山求见,发现陈抟老祖没有道舍。陈抟老祖大笑,就吟出了这首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山高处是吾宫,出即便虚跨晓风。

台殿不将金锁闭,来时自有白云封。

有些地方把华山写错华阴,都一样。

华山最高的地方就是我的居处,出门就能够临空踏风。

你看我这居住的地方也不需要门锁,在漫天的白云,都可以当做我的门锁。

你看,陈抟老祖潇洒不潇洒?

我曾经到虚云老和尚闭关的狮子茅蓬去过,也去过印光大师的莲花洞,当然很多高僧大德的闭关地,我都是去过的,都是很简陋,条件很艰苦。

这些高僧大德他们如果需要条件好一点儿的地方,应该是能做到的,但是为什么他们闭关的地方都是那么简陋呢?

这个值得思考一下。

当然,每个人修的道不一样,行为可能也不一样。

我不苛求每个修道人都过的如同苦行僧,只要自己适宜就行,但是非要苛求很好的条件,这就距离道越来越远了。

“天下修道,终南为冠”,很多人都说终南山修道气场大,是块福地,但是好的地方也得看人。

民国的时候高鹤年居士来到终南山,三番五次,就是看中了这块地方的气场。

两耕斋闲话:闲来喝茶,梦里拈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