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全国土地日 | 佛山开展土地日主题宣传活动 引导树立保护土地意识

6月25日是全国土地日,佛山市自然资源局在高明区明城镇“万亩稻田”举办佛山市第34个全国土地日主题宣传活动,围绕“节约集约用地 严守耕地红线”主题,通过政策宣讲、耕地保护知识科普、跟着田长实地巡田等多种形式,引导全社会树立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用地的意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25日,佛山市第34个全国“土地日”主题宣传活动举行。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王澍摄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事关国家粮食安全。2024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坚持不懈抓好‘三农’工作,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列为政府工作十大任务之一,要求严守耕地红线,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各地区都要扛起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25日,佛山市第34个全国“土地日”主题宣传活动举行,现场佛山市高明区明城镇镇长宗黎明致辞。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王澍摄

“在强化耕地保护、集约土地利用,推动万亩稻田项目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明城镇积极推进万亩稻田核心区林网化建设,累计种植长度约11.9千米,共分10个区域在主要机耕路两旁种植桑树、落羽杉、麻竹、垂柳和各种果树等树种,累计种植各类乔木3450株、灌木1100多株,草坪2000多平方米。”高明区明城镇镇长宗黎明表示,明城镇将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严守耕地红线,切实提升土地节约集约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25日,佛山市第34个全国“土地日”主题宣传活动举行,现场田长正在带队巡田,介绍网格田长的职责、工作流程等具体情况。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王澍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25日,佛山市第34个全国“土地日”主题宣传活动举行,现场田长正在带队巡田,介绍水稻机械化种植示范点的相关情况。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王澍摄

作为全市的农业生产大区,高明区拥有佛山超过1/3的耕地,一直以来,积极推行耕地恢复、原地整改、土地复垦等工作,完成市下达的合共4000亩的耕地恢复任务,连续两年实现耕地净流入,孕育出“万亩稻田”这种能带动第一、三产业的产业融合发展模范。“通过稳数量、控用途、提质量,连续两年完成2000亩耕地恢复任务,实现耕地总量稳中有增。积极落实各级田长巡田责任,持续保持90%以上巡田率,牢牢守住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保障粮食安全。”佛山市自然资源局高明分局局长潘海洋说,高明将坚持全要素整治、全链条发展,大力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推动区域土地保护利用形成新格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25日,佛山市第34个全国“土地日”主题宣传活动举行,现场佛山市自然资源局高明分局局长潘海洋致辞。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王澍摄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田长则是耕地的“大管家”。今年2月,佛山正式印发《佛山市田长制实施方案》,强调要构建党政同责、部门协同、科技支撑、网格管理的耕地保护工作格局,建立市、区、镇、村和村小组“4+1”田长组织、责任、制度体系、信息系统和“5+N”工作机制,牢牢守住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提升耕地质量和农田生态保护水平。目前,全市已经划定了1603个田长网格,设置了2503名各级田长/网格员,巡田时间超过3900个小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25日,佛山市第34个全国“土地日”主题宣传活动举行,现场佛山市自然资源局局长周霞致辞。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王澍摄

佛山市自然资源局党组书记、局长周霞表示,佛山坚持把强化土地资源管理摆在突出位置,认真落实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双管控、“占补平衡”“进出平衡”双平衡,大力推行“田长制”,切实把耕地保护这一“国之大者”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同时,佛山坚持“存量优化”,严格实行节约集约用地,现已完成改造面积9.70万亩,开展国家和省级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广东省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佛山市低效用地再开发试点,真正做到利用好每一分土地,实现保护和保障协调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25日,佛山市第34个全国“土地日”主题宣传活动举行现场,现场与会嘉宾正在浏览展板上的内容,了解五区在相关领域的工作成果。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王澍摄

活动现场,高明区明城镇工作人员带领与会代表走进崇步村万亩稻田,详细讲解了“田长制”的具体责任划分,介绍了网格田长职责,其中就包括每周开展不少于1次的日常巡检,检查水稻长势情况,及时发现、制止、报告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和抛荒行为。据了解,活动所在的万亩稻田项目,已经实现了高度的机械化、智能化,并在2023年成功纳入佛山市重点项目清单和佛山市“百里芳华”乡村振兴示范带。

文/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林俊鹏

图/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王澍

视频/佛山市新闻传媒中心记者梁家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