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2024年长三角市场监管联席会议暨深化共建“信用长三角”活动在浙江温州举办。活动现场,三省一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共同签订推进共建“信用长三角”框架协议,发布推进共建“信用长三角”温州倡议,开启了长三角市场监管一体化合作“新的五年”。

今年是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第二个五年”的开局之年。从2019年共同签订《长三角地区市场体系一体化建设合作备忘录》至今,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市场监管合作一体化机制越来越完善,合作成果越来越丰富。共同签署实施合作协议36项、发布政策文件19项,滚动推进年度重点任务113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说:活动现场 浙江省市场监管局供图

一体化程度愈发加深,企业最有实感。

温州远鑫教学设备有限公司负责人廖先生告诉记者,以前为了给公司报装水电气,他要整整用掉3天、交5份材料、跑3次,现在打开手机上的“企业码”,1天内交2份材料即可办完。“只要扫码登录、电子签章,银行贷款、水电气报装业务都可以办理,真是省去了不少麻烦。”廖先生说。

廖先生口中的“企业码”正是此次活动中颁布的第二批长三角市场监管最佳实践案例之一。随着沪苏浙皖三省一市同步落实“企业码”作为经营主体首要身份代码,企业办事只需“亮码”就能获取相关政务服务及金融服务。真正实现企业认证“一码通行”、企业信息“一码通展”、企业事项“一码通办”、企业服务“一码通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说:2024年6月,企业使用电子营业执照登入浙江政务服务网办事。

温州是国家电子营业执照应用先行先试和浙江“企业码”试点地区。截至目前,温州“企业码”下载量已达127万户,使用量超200万次,平均节省办事材料2份以上、时间1天以上;全市累计使用“企业码”办理银行业务5000余笔,放款金额超20亿元。

温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登记注册分局工作人员介绍,目前温州市场监管部门已与18个涉企部门推广电子营业执照的跨部门、跨区域应用,汇集35种许可证,整合银行开户、授信贷款、人才服务、招投标等25个涉企场景应用,为企业提供更多服务。

此外,温州正试点打造的“企业码”应用示范街区。在温州市鹿城区公园路、瑞安市忠义街上,每家商户门口都摆放着一个二维码展板,消费者只需要拿起手机扫一扫,即可查看商家电子证照、行政许可信息等。形成了商家“亮码经营”、消费者“扫码监督”的社会氛围。

活动现场,三省一市市场监管局局长共同签订推进共建“信用长三角”框架协议,温州还向长三角27个中心城市发出《推进共建“信用长三角”温州倡议》。二十年前,长三角地区16个城市在湖州共同发布《共建信用长三角宣言》,这是我国第一份区域性政府间“信用宣言”。经过20年的发展,长三角区域信用合作频次增加,机制逐渐完善,区域合作初见规模。

浙江省市场监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此次签订的“信用长三角”框架协议签订,将围绕信用信息共享、标准规则统一、“双随机、一公开”、跨部门综合监管、信用体系建设等领域开展合作共建,进一步擦亮“信用长三角”工作品牌。

活动现场,温州市市场监管局和上海金山区市场监管局、江苏镇江市市场监管局、安徽宣城市市场监管局,共同举行了新一轮“信用长三角”区域双随机联动抽查启动仪式。据悉,此前温州已联合上海市奉贤区开展企业信用信息跨地区共享归集,深化完善企业信用信息全面全量公示。目前,温州企业各领域应用信用承诺办理事项达13.84万件,信用承诺核查率达100%。

新民晚报记者 黄于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