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头戴草帽、挽起裤腿,光着脚丫踩在泥地里,将一棵棵秧苗插进田里……这样“面朝黄土背朝天”躬身劳作的一幕,不在乡村田间,而是出现在永兴路第二小学校园里。

6月24日,永兴路第二小学“稻”梦空间项目化劳动实践基地揭牌成立,48位四年级学生通过自主报名成为首批“小农夫”,在校园新开辟的半亩田里率先感受了“下田插秧”的奇妙体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再也不挑食了”,学生下田插秧感受“粒粒皆辛苦”

两年前,永兴路第二小学利用闲置空间打造了一片面积约两千平方米的种植园,学生们在这里种植了不少瓜果蔬菜和中草药,体验着劳动的美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期,学校又在种植园内开辟了半亩地,让孩子们在校园内就能体验水稻种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水稻对生活在城市的学生来说既陌生又熟悉。我们希望有这样一个机会,可以让学生光着脚踩泥土,感受来自土地的温度,通过亲自弯腰插秧,去感受每粒米的来之不易,体验耕种劳动带来的满足和乐趣,获得课本上学不到的珍贵知识。”校长赵蔚秋介绍,抱着这样的想法,学校为孩子们打造了一块校园版“水稻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插秧是种植水稻的第一步。手持秧苗,弯腰,用手指轻轻拨开泥水,再将秧苗直直地插入泥中,保持适当的距离和深度,才能让它们茁壮成长。

上午10点,同学们围在田边,仔细聆听老师讲解插秧的方法、步骤以及注意事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后,大家戴上草帽,迫不及待地脱下鞋袜、光着脚丫走进水田中,学着老师的样子将一颗颗秧苗插进田里。看着老师的示范觉得容易,一旦自己下田后,大家才真正体会到插秧的辛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自四(3)班的刘宇衡认为,最困难的就是下水那一刻:“在田边看着水很浅,其实脚一踏入泥水就陷下去了,有种深陷泥潭、负重前行的感觉。”

一旁的同班女生陈思睿则牢记老师要领,把双手伸进泥潭,弯着腰将一棵棵插歪了的秧苗努力扶正。

弯着腰在地里插了一会,就觉得有点累了。农民伯伯们一定比我们更辛苦,以后要珍惜餐桌上的每一粒粮食,吃多少盛多少,绝不能浪费。

现场,四(1)班的李柳萱极为标准和熟练的插秧动作,也引起了不少同伴的围观。

原来,李柳萱在小时候一直看到自己爷爷奶奶在老家田里插秧:“老家田里有蚂蝗,奶奶不肯让我下田,今天终于如愿了,但比我想象中要累很多。”李柳萱笑着说,自己一边模仿着爷爷奶奶插秧的动作,一边也在思念着许久未见的他们:“今天放学后就会和爷爷奶奶通电话,告诉他们我也学会插秧了,也体会到了他们平日的辛苦和不易!”

看着自己辛苦插下的秧苗一排排在田间遍布开来,已经满身泥巴的孩子们体会到了劳动的艰辛和乐趣,也在劳动中深刻理解了“粒粒皆辛苦”的含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师告诉我们,这半亩田预计可收获600斤左右大米,太期待了!”同学们纷纷许下心愿,希望水稻能在金秋季节结出沉甸甸的稻穗,让全校师生都吃上大家亲手种出来的大米饭。

集学习、实践、探索、创新于一体的“稻”梦空间

记者了解到,在组织学生体验插秧前,学校已通过水稻种植课程就栽种水稻的品种和种植环境、水稻的生长过程等知识对同学们进行了科普。为了提高插秧存活率,学生们还提前学习了插秧的手势及要领。

除了今天首批参加插秧体验的48名四年级学生外,暑假里有水稻养护管理体验活动,到了秋天开学后还会有水稻收割和后期加工的体验活动。

赵蔚秋表示,“稻”梦空间不仅仅是一个种植水稻的地方,更是一个集学习、实践、探索、创新于一体的综合性校级劳动教育实践平台,是学校在“双新”背景下,基于学生核心素养提升的教学改革实践阵地,更是学校开展思政一体化课程建设的重要载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介绍,后续学校将开设“稻”梦空间项目化劳动特色课程,分年级设计不同的驱动性问题,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技能,解决问题。

如低年级学生,通过对前期准备工作和种植具体步骤的问题研究,初步了解水稻种植的基本需求和生长过程。到了高年级,则会通过思考如何提高水稻的产量、如何保护水稻田和生态环境等问题,从更广阔的视角,思考水稻种植的意义和价值,关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同时,学校劳动课程团队的教师将共同研发“稻”梦空间校本劳动特色课程,带领学生一起跟着二十四节气,从春天到秋天,从播种到收获,共同见证每一粒稻谷的成长,探知每一粒米的由来,脚踏实地地体验“春耕、夏长、秋收、冬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外,学校还会举办水稻种植经验分享会,分享学生种植过程中的心得体会、遇到的困难和解决办法;举办水稻种植成果展示会,展示学生的种植成果、观察记录、实验报告等;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对学生的实践成果进行综合评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赵蔚秋期待,在新揭牌成立的“稻”梦空间项目化劳动实践基地里,学生们可以学到有关水稻种植的农业知识、生物知识、遗传知识等多学科知识,提高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在项目化学习中成长的乐趣,增强对劳动的尊重和对生活的热爱……最终,在汗水中、稻香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记者:彭旭卉

图片:肖鸣亮

视频:任超

编辑:陈攻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