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个世纪的那个动荡年代,中国经历了一段屈辱的历史。八国联军的铁蹄踏遍了华夏大地,曾经的东方雄狮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在那个时候,七个国家居心叵测,意图瓜分中国这块肥肉。但是,奇迹般地,有一个国家毅然反对,力挽狂澜。这个国家究竟是谁?它又是出于何种原因而反对瓜分中国?最终,它的决定对今天的中国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让我们一探究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中国危在旦夕

自元朝时期,中华上国便拥有一座无与伦比的疆土,其辽阔壮丽,令世人赞叹。但进入清朝后期,随着列强的蓬勃兴起,国力日益削弱的大清王朝显露出了无法掩饰的衰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840年,由于鸦片问题,英国与中国爆发了鸦片战争。尽管我军不遗余力的抵抗,但终因武器落后,舰船陈旧而节节告败。最终,清廷只能咽下这口恶气,割地赔款,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这无疑是清朝衰落的导火索。

此后,西方列强如饿狼般趁虚而入。1856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再度爆发。平津战役中,大清水师被法英联军彻底摧毁。1858年,清廷被迫与列强签订了进一步放弃领土主权的《天津条约》。1860年,八国联军更是直扑京师,彻底蹂躏了紫禁城和园圆明园。

一时间,中国的版图如同被豺狼撕咬的缓步走兽,四分五裂。整个国家被逼至了危在旦夕的边缘。面对这灭顶之灾,文人墨客无不长叹。比如当代思想家康有为就直言道:"中国自有国朝以来,所未有之大变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外国阴谋瓜分中国

见到中国这块肥肉快要烂在地上,几个欧洲列强自然垂涎欲滴,于是开始了关于如何分赃的秘密商议。

1898年,俄国远东特命全权公使穆拉维约夫在柏林会见德国总理霍亨洛厄。两人达成协议,准备瓜分中国,俄国先分得内蒙、新疆和热河,德国则将获得山东半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后,穆拉维约夫又专程拜访英国首相德拉季,希望说服英国参与分赃。德拉季一反常态,竟然欣然应允,要求让英国在广东和云南设立租界。

分赃计划迅速扩大,很快吸引了法国、意大利、奥匈帝国等国纷纷加入。他们像是野狗瓜分死狮子的残肉,你争我夺,场面极为混乱。

唯有当时正在迅猛崛起的美国持谨慎态度,反对这种赤裸裸的瓜分中国行为。美国国务卿约翰•黑伊坚持,应该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保持对华贸易通商口岸开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00年6月,八国联军攻入北京之际,德国驻华公使姚祖根更是叫嚣要将中国一分为八,作为报复。可见分赃阴谋愈演愈烈。

面对列强的贪婪嘴脸,中国人民深感无比愤慨。时任湖南提督的张之洞就写道:"今日之耻辱,已无复加。"全国人心惶惶,生怕华夏就此四分五裂。

三、关键时刻力挽狂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危难当头之际,一场外交风云突然在列强间掀起惊涛骇浪。这就要从美国说起。

1900年8月28日,美国国务卿约翰•黑伊在致各国公使的一封照会中,坚决反对瓜分中国的主张。他指出,中国正处于内忧外患的危机之中,如果外国强权趁火打劫,不仅违背人道主义,更会严重破坏通商权益。

黑伊呼吁,所有国家都应该"保持中国的领土完整,保证所有国家在通商口岸的机会均等"。这就是后来被称为"门户开放政策"的鲁斯-黑伊主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黑伊的言论立即在欧洲引发了轩然大波。德国总理霍亨洛厄谴责美国"无权干涉",认为分赃已成定局。而英国首相索士毕里则深表同情,暗示愿意重新考虑立场。

在美国的坚持下,英国等国终于在1901年做出让步,承诺不会剥夺中国的领土主权。1902年,沙俄也被迫退出新疆。至此,瓜分中国的恶梦彻底破灭。

这一切,都要归功于美国出手阻止。时任美国总统的西奥多•罗斯福更是豪气万丈地宣称:"如果有人想分中国的一块肉,那他必须先同美国开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不是美国临危不惧,坚决捍卫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八国联军势必会将中华重现"万恶淫为"的惨状。实在是危难关头,美国力挽狂澜,让中华民族免于一场彻底的浩劫。

四、一国英明决策实为意外因素影响

细究美国反对瓜分中国的原因,背后另有隐情。实则美国当初的决策,并非完全出于维护中国主权和人道主义的高尚情怀,更多是基于自身的战略利益考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美国内部就是否干涉中国问题存在严重分歧。一些工商业团体主张加入分赃行列,为资本输出开辟新市场。而另一派则担心,一旦中国分裂,必将危及美国在华贸易权益。

两种观点在国会和政界激烈碰撞,最终由主张"门户开放"的温和派占了上风。美国从战略高度认为,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政府,更有利于维护自身在华利益,所以反对瓜分。

同时,美国也在为更大的世界版图谋算。19世纪下半叶,美国凭借殖民扩张主义,已在太平洋地区渐渐锻造了自己的势力范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898年美西战争爆发后,美国更是迅速将战火烧向东太平洋,占领了夏威夷、关岛和菲律宾群岛等据点。如果中国被瓜分,美国在太平洋中西部一带的影响力必将大受削弱。

因此,阻止中国被欧洲列强瓜分,实际上是美国谋求在亚太地区主宰权的一种手段,是一种维护自身在该地区根深蒂固利益的无奈之举。

可以说,美国反对瓜分中国的决策,并非出于维护正义,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现实主义策略,背后是精明的地缘政治算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五、决策影响深远

美国阻止瓜分中国的决策虽然出于私心,但确实为中华民族避免了一场浩劫,为中国的肢体得以保全做出了巨大贡献。

首先,这一决策直接挽救了中国的疆域版图免受瓜分蹂躏。如果当年被八国强权瓜分,中国定会像曾经的波兰那样四分五裂,甚至彻底从世界版图上抹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次年,俾斯麦曾豪言壮语:"中国不配谈主权,他们根本没资格拥有国家概念。"可见欧洲列强对中国的鄙夷和傲慢,他们只渴望中国的疆域和资源,而非真正允许中国存续下去。

正是美国出手干预,阻挡了列强的东方殖民扩张,才让中国捡回了一条命。尽管这是出于美国自私目的,但无疑给了中国喘息的机会。

长期来看,美国的干预维护了亚洲力量对比的平衡,避免了单一强权垄断亚洲。这为后来中国的崛起和重振雄风创造了外部环境,否则中国将很难走到今天的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某种程度上说,当年美国的决策埋下了中美在亚太地区较量的祥云,直接孕育了今日中美两强在该地区角力的局面。这一切,都要从百年前追溯。

而如今的中国,无疑已经成长为名副其实的超级大国,在世界舞台上正掌握着举足轻重的话语权。看来,美国当年的决定确实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改写了历史的进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