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二十年九月二十三日,也就是公元1894年10月21日,李鸿章上了一个奏折,题为《请添拨备倭饷需折》,向朝廷申请对日作战的军费。

在奏折里,李鸿章开门见山,表示“统筹北洋备倭饷需及定购快船各款,不敷甚巨,吁请添拨应用”,话说得很直白,钱不够了,快打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了,哭穷也得列下开支,接下去李鸿章先说了自开战后,陆续收到海军衙门下发海军巨款150万两,户部调拨了150万两,李鸿章的哥哥两广总督李瀚章赞助60万两,长芦盐运缴纳了20万两,向商人借款40万两,共计收到军费420万两。

开支方面,从开战到现在招募新兵、各军军饷杂费、物资运输费、租用轮船等花费白银119万两,在西洋订购快炮56门、步枪28320多支和弹药花了223万两,购买海军所需各类炮弹3万多发,算上运费需要10多万两,再加上其他购买英国轮船“爱仁”、威海防御工程、抚恤准备金等等,总共已经开支是540万两。已经开支的费用和收到的军费420万两抵扣以后,李鸿章账面上还短缺了120万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李鸿章此时还忙着购买军舰补充北洋水师,需要立刻往伦敦汇款30万英镑,折合白银194万两。这笔钱朝廷命令各省设法筹集100万两白银,比所需买船经费少了94万两不说,关键这100万两实际到位只有63.9万两,短缺的36.1万两李鸿章估计大约年内可以收齐。不过我们都知道,实际上到1895年2月17日,日军就攻占了刘公岛,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即使年底前能够收到这36.1万两,也来不及买军舰了。不过这事别说李鸿章催不了各省,朝廷也没办法,所以只能走一步看一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么算下来开战3个月以后,李鸿章账面上总共短缺了大约260两白银,这对他来说也是一笔巨款了,难怪得向朝廷哭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