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近代至新中国成立以来百年的受辱史,什么是压迫在中国百姓身上最沉重的负担?尽管答案存在争议,但前清对列强堆积成山的欠款,毫无疑问会在这争议中占据一席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这些欠款具体数额究竟有多少?新中国成立之后,毛主席又是如何力挽狂澜,解决这笔烂账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积贫积弱,欠下巨债

中国近代史上,西方列强对于中国的剥削与侵略,是怎么进行的?相比于坚船利炮,战争铁蹄的直接践踏,“外债”二字看起来要温和些,可实际上,这也是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时对中国经济进行盘剥掠夺的重要手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 1853 年时任上海道台的吴健彰向洋商举借第一笔政府外债以来,清政府举借的外债规模越来越大。

值得一提的是,清政府外债规模的扩大有一个规律——每当中国在一次战争中失败,被迫签下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之后,清政府的外债规模都会遭遇成倍的膨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1853—1893年也就是从清政府正式第一条外债记录到甲午战争前的这四十年间,清政府为了发展军备和实业,总共借了七千六百万两白银的外债。

爆发在1984年的甲午中日战争,抽尽了摇摇欲坠的清政府最后一丝气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895年,战败的清政府被逼无奈,被迫在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上签字,割地、赔款,羸弱的民生在压榨之下更显岌岌可危。

两亿两白银的巨额赔款,远非积贫积弱的清政府所能承担,国内财政空虚,可赔款又不得不落实,于是乎,走投无路的清政府,只能举全国之力向外国借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894 至 1898 年,短短五年时间内,清政府的外债规模已经达到了 3 亿 5 千余万两库平银,约为中日甲午战争前借款总额的 7.6 倍。更可悲的是,这外债包含的仅仅是战争赔款及所需支付利息的数额!

发展实业、富国强兵的抱负,一律被焦头烂额的清政府抛之脑后,巨款压榨,路又该往哪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6亿两是巨额债务,每年因为这么老些欠款而产生的利息,又何尝不是一个天文数字?据统计,每年为了偿还外债,清政府需要掏出超过两千五百万两白银!

要知道,彼时的大清举全国之力,一年在财政上的支出也不过一亿两白银,这四分之一的份额拿去还了外债,国防海防七折八扣,清政府主导下的旧中国,哪里还有什么民生可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八国勾结在1990年联军发动侵华战争,清政府速战速败的表现更是让政府的财务状况雪上加霜。

辛丑条约、庚子赔款加起来,又让清政府多了整整4.56亿两白银的沉重财政负担。

1894年时,清政府外债分摊给每个省份尚且“只有不到一千万两”,首都北京经历八国联军一番蹂躏,每个省背负的外债反而膨胀到了接近五千万两的规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讽刺的是,清政府的极速衰落造就了“一鲸落而万物生”的结果,汇丰、德华这两家举世闻名的银行,均是在经理了数次清政府外债后才迎来高速发展时期。

那么问题来了,这笔跨越了整整一个民国的烂账,新中国以后毛主席是怎么解决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多管齐下,最终废约

不平等条约,毫无疑问是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最主要的标志。与之伴生的一系列战争赔款不仅成为压死腐朽落后清王朝的最后一棵稻草,更成为压迫在劳苦大众身上最为沉重的负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近代以来真正意义上第一个为民请命、为人民服务的政党,毛主席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不仅是第一个提出“废约”的政治势力,更是最后成功废除一切不平等条约的政党。

为了废除这些丧权辱国的条约和将中国折腾得民不聊生的政党,老一辈革命家几十年如一日地做着艰苦卓绝的斗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推翻帝国主义的侵略与盘剥,毫无疑问是我党民主革命纲领基本内容的重中之重。如何推翻?党是从反对不平等条约开始的。

早在1922年6月,尚在襁褓中的我党就高瞻远瞩地提出了“取消特权,清偿借款,收回管理,废除条约”的反帝十六字方针。在之后的政治、外交斗争中,这十六字方针更是成为我党对内对外交往合作必须遵守的基本准则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高屋建瓴的政策制定之外,在反帝反封建废除不平等条约的实际斗争方面我党更是一马当先。

除了对内斗争,中国共产党为了“废约”大业,还积极地开展了一系列对外交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日战争期间,同为世界反法西斯联盟核心成员的中美两国展开了一系列交流交往,美国知名人士卡尔逊不远万里奔赴延安,对我党主导的抗日根据地进行实地探访过后,在给时任美国总统罗斯福的信中毫不吝啬对我们的赞扬。

他用文字,用照片,绘制了一幅幅展示游击战价值的,扣人心弦耳朵图景,打动了无数美国人,提升了美国人对中国抗战的认识,提升了中国战场在世界反法西斯战局中的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抗战时期,在国共两党的携手努力下,不平等条约的阴影已然逐步从中华民族头顶被驱散。

然而不平等条约真正结束的时代,则要追溯到抗战胜利后,乃至于新中国成立之时。这时候中共“废约”的重点,已然转移到反对“形式上平等,实质上不平等”条约上来。

这一时期,除了同美国人扶持的国民党蒋介石反动政府进行军事上的斗争外,外交上即便面对社会主义阵营的“老大哥”苏联,我党也对中苏在1945年签订的看似平等,实则不平等的中苏友好条约坚决反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历了艰苦卓绝的“双线斗争”,辅以建国后外交策略上“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双管齐下,新中国才真正摆脱所有不平等条约,初步实现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终于在世界民族之林得以挺胸抬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