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网记者柏可林6月25日报道:随着城市发展步伐的加快,垃圾乱投、电动自行车乱放等城市治理中的各种问题也在不断暴露。近年来,上海城管部门的执法队员下沉到城管工作站,进驻社区开展服务,将城管工作的触角延伸到治理一线。

6月25日,上海市城管执法系统举行城管进社区现场推进会,上海现已逐步形成了社区党建(城管进社区)、区域党建(城市治理共联体)、流域党建(一江一河党建联盟)、毗邻党建(长三角党建联建)的工作体系。

推进会推广了闵行区的城管执法创新工作模式。闵行区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局长余嬿介绍:“我们在14个街镇建立了59个城管工作站,城管进社区服务覆盖了1198个社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聚焦顽症管执联动,城市治理需要执法也需要协商

今年3月,新虹街道爱博两村146号某室装修,虽然有城管、房管、居委会和物业公司的监管,但业主仍擅自占用公共部位,经物业公司劝阻,业主拒不整改。物业公司上报城管后,城管执法队员上门检查,责令业主停工,要求恢复原状后才可以继续施工。后经现场查看,业主完成整改后正常施工。

针对此类违规装修问题,闵行区城管执法局把线下流程搬到了线上,加强部门联动,对接区房管局智慧家园、区城运中心派单平台,区城管局、区数据局数据,实现了在统一数据基座下的“一房一档”全过程装修链条监管,通过关注物业线索移送、履职情况以及日常检查问题反馈,特别是针对破坏房屋使用安全、影响小区环境秩序等热点难点,提高了问题前端发现能力,确保问题能够在萌芽状态得到妥善解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城市治理既需要执法,也需要协商。今年2月,七宝镇宝隆新村小区46栋的居民向城管工作站反映,该小区入户门区域,电动自行车乱停乱放问题严重,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在得知情况后,城管与条线部门、社区之间协同联动,七宝镇片区常驻部门综合执法队、城运中心、房管所等部门第一时间勘察现场,在居委、物业、业委会协助下,将违规停放的电动自行车清出,并派专人驻点管理。

现场乱停乱放的电动自行车虽然被清理了,但后续同样的问题难免还会出现。为了彻底解决问题,七宝片区召集社建办、派出所等多个部门与小区居民代表商议,在符合消防安全的前提下,合理规划出公共空间,增设新的电动自行车棚及充电设施,有效减缓该小区停车难、充电难的问题,排除了潜在的安全隐患。

余嬿介绍,要治理好以上这些问题,不仅需要城管系统的努力,还需要相关部门的配合。闵行区城管执法局联合房管、绿容等部门制定住宅小区管执联动实施意见,建立完善了沟通协调、信息共享等机制,共同梳理出9大类联动重点事项,并明确分工,开展流程再造,实现了部门之间的有机联动和协调配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提升效能快办快结,执法全流程变成“一件事”

据介绍,闵行区城管系统以“高效处置一件事”为抓手直面社区治理问题的深水区,认真分析社区治理“顽症”产生的原因,将日常管理与集中整治相结合,把执法全流程变成“一件事”,运用技术手段创新各类治理场景。目前,“随申办”闵行旗舰店已上线试运行“拆违注记”一件事,颛桥街道实现“小包垃圾”违规投放预警管控,马桥街道落实“门禁系统”严防群租,新虹街道设置“电梯梯阻”杜绝电瓶车入梯,让长期的老顽疾得到了高效治理。

在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上推陈出新、有所突破,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提升治理效能。闵行区城管执法局对队员在社区开展的各项执法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归纳与整合,精心构建进社区业务主题模块,将原本分散的业务系统工作统一汇集至队员移动端的“城管进社区”模块中,涵盖了诉件、案件、管执联动以及专项任务等多个方面。

在此基础上,闵行区城管执法局还深入梳理了社区案件领域及执法事项,积极开展社区类案件办理情况的深度分析,通过量化执法数据,梳理形成了“闵行区城管综合社区类执法事项清单”。规范的“案卷办理参考模板”,为社区执法工作提供了清晰的指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提升城市管理服务水平,“数智化”也是一条重要途径。闵行区城管执法局深化数字赋能,启用了智慧闵城·社区云治理,大屏端涵盖人民建议、诉件分析、联勤联动、普法宣传、执法办案、综合评价六大板块,通过人员网格化、事件任务化、监管智能化、数据实时化,全景式呈现进社区工作,实现“一张图、看得清、管得好”。同时,城管队员也能在手机端收到办案预警、查看办案时限、跟踪案件进度,后台通过数据分析,形成所有进社区队员的办案情况和综合评价报告。

有了规范指引和“数智化”的加持,城管执法进社区工作更加高效。以新虹街道为例,今年1月以来,辖区房屋装修报备283户,161户完成了装修验收,无一起装修验收房屋存在违规现象,群租诉件也由2023年的88起下降到58起,同比下降34.09%,装修噪音诉件同比下降20.48%,改变房屋使用性质诉件同比下降31.43%,违规违法案件得有效遏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