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国再次实现弯道超车!
近些年,中国日益强大起来,发展的脚步也是越来越快,在很多行业都摆脱了落后的局面,甚至很多领域内的技术已经是超越了其他发达国家。
面对我国的强大,美国表示其在先进的领域仍占据优势,而这也是遏制我国的关键。
但是,在南海海底出现的一条“魔鬼鱼”,直接打破了美国的这种幻想……
仿生鱼的意义
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类的对大自然的开发已经造成了很严重的环境影响,人们肆无忌惮的索取,已经让自然环境变得满目疮痍。
就连海洋环境也不例外,俗话说,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生命的形成离不开水源的滋养,而人类的发展已经不仅仅满足于陆地空间。
上至遥远无边的太空,下至浩瀚无际的海洋,只要是人类能到达的地方,都是人类开发资源的宝地,到不了的也要想办法涉足。
海洋孕育了大部分的生命,但是现在对大海越来越多的开采对海洋造成了很大的伤害,使得很多海洋生物的数量越来越少。
为了保护海洋中的资源,改善对海洋环境造成的污染,国家修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对全国的海洋环境保护工作进行指导。
对此,海南省也出台了《海南省珊瑚礁和砗磲保护规定》明确提出对珊瑚礁资的保护,并鼓励单位或者个人对珊瑚礁资源进行投资。
据报道,我国西北工业大学近日自主研发的仿鲼柔体潜水器,已经成功投入到了南海珊瑚礁的保护工作中。
这种仿生鱼模仿的是一种叫做蝠鲼的鱼(俗称魔鬼鱼),它在水中可以灵活的进行各种角度的翻转,活动自如,丝毫看不出来是真的还是假的。
因为其在海洋中的游泳姿势跟蝙蝠比较像,所以得名“蝠鲼鱼”。
早在2006年的时候,我国就开始了对仿生鱼的研究,只是为了让仿生鱼看起来更像是一条真鱼,相关研发团队一直从各方面对仿生鱼进行着优化。
目前,仿蝠鲼柔体潜水器已经可以像一条鱼一样在海里进行作业了,这项技术的突破,可以实现对南海地区的珊瑚礁进行实时监控。
那这么先进的技术,会不会使仿生器在海里被其他鱼类给吞掉呢?其实这个问题我们的研究团队也有想过,所以也有相应的应对之策。
研究组称,一般小一点的仿生器都会在人为的可控范围内工作,而大一点的也会有警告的声音驱离靠近的生物,而一般情况下鲨鱼是不会碰它的。
相比这些,微生物的附着是需要注意的问题,因为时间久了,太多的微生物会遮挡住仿生器的视线。
为了避免这种事情的发生,经过长时间的研究,最终采用了一种类似于水凝胶的物质,这是一种亲水性的物质,微生物碰到这种物质会以为是海水,就不会选择附着在上面。
不得不说,我国在这个领域的突破是一个很大的成就,这项技术可以说是站在了世界的前端,甚至超越了一些发达国家。
仿生鱼的特点
据相关资讯称,此前美国已经测试了最先进的“蝠鲼”无人潜航器,也是模仿蝠鲼的游泳方式,而这种潜航器的研究是为了在海洋中远程执行任务。
而且CNN也宣称,这种无人潜航器将会是决定未来太平洋战争胜负的关键。
这无形中表示,虽然中国海军这些年越来越强大,但是在技术方面,美国仍占据优势,这种先进的无人潜航器技术只有美国才有,而它是比强大海军还厉害的存在。
然而,打脸就是来的这么快,美国这边刚刚还在吹嘘自己的技术多么的先进,没想到在相同的领域内,中国技术已经投入了现实当中。
不仅如此,几年前在北京军博会就曾展现过类似的仿生器,当时模仿的是“金龙鱼”,那时候的“金龙鱼”,那个时候的技术就创造出来的仿生器就非常的逼真了。
如今,更是在军博会上展现了先进的“蝠鲼”仿生器,而且在展会现场对于“蝠鲼”的介绍更是从设计灵感到具体作业面面俱到。
反观CNN在介绍美国的“蝠鲼”无人潜航器的时候,却只是简单的介绍了它的某些优势。
除了“蝠鲼”仿生器,还有很多种其他的仿生器,据介绍,这些各种各样的水下仿生器利用了水下仿生、自主控制、水下探测等多种技术。
这些仿生器的高拟态外形与真鱼非常相似,而且还做了降噪处理,它在水下的活动非常的灵活,仿生的推进让它的游泳姿态跟真鱼没什么区别。
尤为关键的是,这些仿生器还可以组成一个仿生鱼群,以集群控制为核心,可以实现群体作业。
利用这种优势,它们可以聚集在海上的重点区域,对于港口侦查、重点区域检测、岛屿防御等多种任务都可以实现无人作业。
目前这些仿生器无论大小都是依靠电池续航的,这样对于仿生器的工作时间就会有影响,也会使工作效率大打折扣。
针对这个问题,其他两家同行公司推出了一种海底供电基站,这种设备很好的解决了水下仿生器的电量问题。
这种基站在海底可以抵御住海水的冲击,不害怕被冲走,而海水的流动可以带动基站上的水轮机进行转动,这样就可以发电了,并且它还有储电的功能,这样就可以保证海下的仿生器可以持续工作。
结语
这一项科研成果的成功,让我国在该领域占据了主动性,也是我国在科技行业的重大突破,而且不光是在这一个领域,如今的中国已经在很多行业都站到了领先的地位。
大自然给了人类资源上的馈赠,人类也应该将研究出来的技术回馈给大自然,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才能走向更远的远方。
中国在先进技术上的突破,不光是中国自己的成果,更是对世界行业领域的贡献,为了中国的发展和世界的和平,中国将义不容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