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是千年古县、铁匠之乡,深厚的人文底蕴与澎湃的发展动能在这片沃土上交相辉映。近年来,济南市章丘区人民法院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如我在诉”真实情感,全力、全员、全程、全口径推进诉源治理工作,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年均2000余件纠纷化解在诉讼外,社会治理效能进一步提升。

“家门口”实质息讼

幸福河社区作为黄河滩区居民迁建工程安置社区,下辖20个居民网格、4291户、1.68万余人,人口规模大,人口密度高,矛盾纠纷频发,呈现出“多、繁、杂、急”的特点。

哪里有人民群众的需求,调解就从哪里开始。哪里出现了矛盾纠纷,解纷力量就汇聚在哪里。2022年5月12日,章丘区首个“无讼服务中心”在万人社区幸福河社区设立,“零距离”满足辖区居民的司法需求。

无讼服务中心以网格为基点,以法庭为连线,统筹网格员、公证员、调解员、律师、乡贤人士等各方力量,构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调联动模式,形成1名特邀调解员、20名调解员、6名志愿律师的社区专属人民调解队伍,并组建侵权、婚姻家事、土地承包、物业、合同5类法律专家库,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减轻当事人诉累,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楼上多次在窗外挂床单,严重影响了我家采光,我能起诉吗?”“对门安装的电子门铃带监控,作为住户能要求拆除或者换个角度吗?”“明明是两家的老人,凭什么只让我们一家管?”4月13日,幸福河无讼服务中心法官李广、特邀调解员“大老李”李庆祯正在耐心解答社区居民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法官在乡村振兴法官检察官工作站接待当事人)

为让“家门口”实质息讼基础更稳、成色更足,章丘区法院下沉司法力量,整合司法、行政、行业、基层调解力量,吸纳乡贤人士、网格员,分析地域特点、涉诉情况,在涉瓜果交易纠纷多发频发的甜瓜市场,设立“乡村振兴法治驿站”;在全国第一个党建引领的乡村振兴示范村——三涧溪村,设立“乡村振兴法官工作站”,以“法院﹢”模式,形成全要素联动协作的矛盾纠纷排防调处综合机制,第一时间排查风险隐患、化解矛盾纠纷、预防诉讼发生的同时,在人民群众“家门口”实现纠纷化解、诉讼指导、巡回审判、法治宣传等“一站式”司法服务。

从庭上“对峙”到家门口“拉家常”化干戈,从有问题就上法院到多“唠叨”几遍把话说开,从“剑拔弩张”到握手言和、热情道谢……章丘区法院正在厚植一方诉源治理的沃土。

“法院﹢”多元化讼

“没想到他们这么快就同意了,我们已经商定好了退费方案,不告了,撤诉!”近日,章丘唐人中心某商户老板点赞“立审执﹢网格”工作。

不久前,20余家商户起诉一餐饮管理公司,要求其退还全部押金和部分摊位费。

唐人中心位于章丘城市中央最核心的位置,是一个现代化的城市绿色商业综合体,2016年元旦开业,曾一度成为章丘的“顶流”。如今,这个地标性综合体却纠纷频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流动法庭到田间地头就地化解矛盾纠纷)

为避免“一案起、多案生”,章丘区法院依托区级“小网兜”疑难会商平台,指导调解员、网格员与餐饮管理企业代表面对面进行调解,讲事实,摆道理,情、理、法贴心沟通,很快促成双方握手言和,确保这批案件纠纷在进入审理阶段前就得到妥善化解。

2023年,章丘区法院与区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签订“立审执+网格”联动机制合作协议,在济南市率先开展全区“立审执+网格”工作,借助基层网格化管理优势,把开展诉前调解、协助送达文书、查人找物等工作纳入网格化治理服务职责范围,连接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与章丘“小网兜”疑难会商平台,同步推送诉前调解案件,共同化解矛盾纠纷,促进源头减少诉讼增量。

网格员配合法官释法说理,在诉讼外一次性彻底化解20余起物业纠纷;王某经法官、网格员上门调解后决定偿还拖欠的16万元贷款,银行撤诉;小区业主因住宅电梯损坏与物业产生矛盾,调解员、网格员提前介入,双方握手言和……自2023年10月开展“立审执﹢网格”工作以来,章丘区法院成功化解家事纠纷、消费者权益保护纠纷等280余件,网格员协助送达、查人找物40余次,为矛盾纠纷前端化解“加速助力”。

多元化讼是诉源治理的关键环节。为精准拓宽多元化讼新路径,章丘区法院坚持“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参与、社会协同、司法推动、法治保障”,将民事、行政案件万人起诉率纳入综治考核,设立“一站式”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中心,出台《府院联动工作方案》,凝聚各方合力,形成诉源治理“一盘棋”。

2023年12月,章丘区法院与市齐鲁公证处签订《推进多元解纷框架合作协议》,完善诉非无缝对接机制,以“诉前调解﹢司法确认”“诉前调解﹢赋强公证”模式,赋予调解协议强制执行力,为诉讼外化解金融纠纷提质提速、降费缩时。

“对症下药”源头防讼

“《舌尖3》的热播,让我们这个章丘百年老字号订单激增。销售额上去了,拖欠的货款却成了大问题。货款被拖欠多久才能起诉?如何从法律层面杜绝这个问题?”孙铁匠铺负责人孙淑芹在圆桌座谈会上问道。

位列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区第60位、荣获全国市辖区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区、县域数字经济50强区、全省对外开放十强县、文旅康养十强县……如今,章丘区开放与包容并存,活力与创新碰撞。在经济蓬勃发展的背后,矛盾纠纷日渐多元化、复杂化,如何“破题”,把好纠纷源头?如何“破局”,做好司法服务延伸?

3月6日,由章丘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田越洋带队的护企“小分队”走进相公庄街道,对话女企业家、女致富带头人,为企业健康发展“问诊把脉”。

“今天请大家来,是想了解企业经营中有哪些困难和问题法院可以帮忙,做到‘事先预防’,尽可能减少涉诉纠纷。请各位畅所欲言。”圆桌座谈会上,田越洋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各位企业负责人纷纷敞开心扉,打开了话匣子。

“早期合同签订不规范,导致解除劳动关系时纠纷频发、牵扯不清,这方面该如何注意?”

“企业自己普法针对性不强、信服度低,希望法院增加入企普法频率,有效提高企业员工法律素质。”

“章丘是农业大区,作为农业带头人,我们经常在土地合同上遇到问题。合同不规范、随意终止等,如何一次性杜绝合同带来的纠纷对我们至关重要。”

企业“点单”,法官“接单”。近两小时的座谈交流,法官们从现有问题入手,一一回应企业关切。同时,针对如何优化司法服务、提供法治保障,法院还主动向企业征求了意见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法官在高官寨甜瓜市场普法)

2023年以来,章丘区法院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以法为媒”源头防讼,对重点企业开展“法治体检”110余次,举办“法护未来”“法治第一课”“模拟法庭”等法治讲座30余场,流动法庭“审理一案、教育一方”,现场开庭、现场调解、现场普法90余次,针对在校学生人身安全管理、劳动用工等类案找准“病灶”,开出司法建议治理药方76份,得到相关单位积极反馈。

“我们将继续坚持‘源头预防、前端化解、多元治理’,积极参与党委领导下的基层社会治理,能动履职,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田越洋表示。

来源丨人民法院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