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德国总理朔尔茨之后,德国副总理哈贝克又来到了中国,仅仅间隔了两个月。

这个访问频率凸显中德之间的关系,虽然欧洲与中国之间存在一些分歧,但是中国和德国之间的合作,并未受到影响。

哈贝克此次访问中国,是在中欧出现新的摩擦的背景下,德国方面明确表示不会代表欧盟谈判,但哈贝克还是捎来了一些话。也是在哈贝克访华期间,欧洲方面联系中国,确定就当前的摩擦展开磋商。

从哈贝克的表态来看,德国是想解决欧洲对华加税的问题的,而且也在推动此事。

此外,更为重要的是,德国政府对中国的定义,已经发生了转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德国副总理哈贝克)

不再强调对抗

据《参考消息》报道,哈贝克表示,竞争,而且是最激烈的竞争这一概念,在他访问韩国和中国期间频频出现。他认为,必须正视这种竞争,德国也在谈论竞争,但不要走极端,合作也是必要的,合作意味着不把他人视为对手甚至敌人,而是相互理解,加强彼此的实力。

这番话,有一点需要关注。

德国乃至欧洲对中国的定义,不只是单一维度,而是三个维度,分别是战略合作伙伴,经济竞争对手,和系统性竞争对手。

按照这些定义,对抗的味道更强烈,意味着更多的是将中国视为对手,而且还是系统性的对手。

现在哈贝克明确表示,合作的意思是不把他人视为对手,表明德国已经改变了对对华关系的定义,未来将更重视合作,在合作中竞争,加强彼此的实力,而不是在对抗中竞争,让双方的关系陷入紧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德国国旗和中国国旗)

德国变得有勇气了

欧洲现在暴露出的主要问题,就是不敢竞争,加征关税的做法,就是为了保护欧洲本土的车企,为欧洲车企提供不公平的竞争优势。

而德国作为欧洲汽车领域的领头羊,在这个问题上,却站在了中国一方,说明德国变得有勇气了,并不畏惧竞争。

德国这一态度的转变,表明它有在市场上与中国一较高下的决心,但这种一较高下,并不是对抗,而是希望通过良性竞争实现共赢。

这样的态度,无疑将为中德关系注入新的活力,推动两国在更多领域展开深入合作。

而这也是中国一直支持的竞争方式,大家根据市场规则竞争,而不是进行各种干预。德国现在就释放了一个积极的信号,表明德国已经与中国处在相同的频道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国旗和欧盟旗帜)

欧盟应该会做出改变

哈贝克此次访问中国,虽然没有代表欧盟与中国谈判,但是已经表明了德国自己的立场,这个立场不只是要让中国看到,也要让欧盟看到。

德国是欧洲最大的汽车生产国,德国都不害怕与中国正面竞争,欧洲有什么好怕的?

之前德国总理朔尔茨曾表示,要在月底解决欧盟打算加征关税的问题,现在欧盟约中方对话,将就该问题进行磋商,说明德国确实发挥了作用。

至于最终问题能否得到妥善的解决,仍然是一个未知数,但是已经可以看到一些好的迹象,而且中德之间的合作,也势必会有一些积极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