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近期面板价格上升,海信视像盈利方面有所承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标点财经、投资时间网研究员 王子西

年内已逾十家上市公司终止“A拆A”,这其中就包括黑电龙头企业。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信视像,600060.SH)日前发布公告称,原计划分拆子公司青岛信芯微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信芯微)至科创板上市,但由于当前外部市场发生变化,经保荐机构申请,分拆上市暂时终止。

信芯微科创板上市申请于去年6月中旬获受理,期间完成一轮问询。有分析人士认为,新“国九条”出台后,监管层明确不鼓励上市公司分拆上市,这或是信芯微等被终止上市的重要原因。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有券商指出,分拆上市风险之一是被分拆子公司的经营独立性问题。数据显示,2020年至2022年,信芯微向海信集团控股公司及其关联方销售金额为0.65亿元、0.84亿元、1.04亿元,分别占到信芯微各年度主营业务收入的两成左右。另外,信芯微的董事长于芝涛也是海信视像的董事长。

海信视像近年来收入基本稳健增长,主要是产品全球份额提升,但由于近期面板价格上升,公司盈利方面有所承压。

分拆上市暂时终止

海信视像近日公告称,分拆所属子公司信芯微至科创板上市暂时终止。信芯微上市申请于2023年6月获受理,期间完成一轮问询。该子公司原本计划募集资金15亿元,用于“IT及车载显示芯片研发升级及产业化项目”“大家电、工业控制及车规级MCU芯片研发升级及产业化项目”等。

信芯微的直接控股股东为海信视像,后者持有信芯微54.95%股份;其间接控股股东为海信集团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海信集团控股公司)。海信集团控股公司持有海信视像约30%股份。

对于终止原因,海信视像在公告中称,当前外部市场已发生变化,经保荐机构向上交所提出申请,本次分拆上市暂时终止。其并表示,暂时终止不会对公司及信芯微产生实质影响,不会对公司生产经营和财务状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

信芯微的主营业务为显示芯片及AIoT智能控制芯片的研发、设计和销售。2020年至2022年,该子公司的营收分别为2.56亿元、4.68亿元、5.35亿元,报告期内复合增长率约为44%;净利润则为-0.13亿元、0.75亿元和0.84亿元,2022年度较上年增速为12.37%,增速大幅放缓。

此前,中金公司曾指出,分拆上市风险之一是被分拆子公司的经营独立性风险,若公司之间经营、决策和人员等无法完全隔离,有可能诱发非公平的关联交易等问题,损害中小投资者的利益。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三年,信芯微的主要客户包括亚讯科技及其关联方、海创半导体及其关联方、海信集团控股公司及其关联方等。其中,信芯微向海信集团控股公司及其关联方销售金额为0.65亿元、0.84亿元、1.04亿元,分别占到信芯微各年度主营业务收入的25.57%、18.11%、19.43%,占比基本均在两成左右。

若再细分,2020年至2022年,信芯微向海信视像销售显示芯片、AIoT智能控制芯片等0.43亿元、0.57亿元、0.76亿元,占比均在一成以上。

另外,信芯微目前董事长为于芝涛,也是海信集团控股公司总裁兼董事、海信视像董事长;董事李炜也担任着海信视像的总裁一职。信芯微及控股子公司经营中使用的“H!view”“Hisense”等系列商标,也来自于海信集团控股公司转授权。

分拆子公司上市暂时终止公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资料来源:公告节选

面板价增 盈利承压

海信视像主要从事显示产业及上下游产品的研究、开发及销售。2020年经历混改后,公司由青岛国资委控股转为无实际控制人,并逐步完成“1+4+N”产业布局。其中,“1”代表高质量发展的智慧显示终端业务,“4”是指激光显示、商用显示、云服务、芯片四大核心,“N”代表其他前沿显示业务,如VR显示、车载显示等。

作为国内市场黑电龙头,近几年海信视像经营韧性较强,除了2022年营收同比略降,其他年度收入增速均为“低双位数”。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536.16亿元,其中,占比接近八成的智慧显示终端业务贡献收入412.57亿元,总营收与该业务收入增速均为17%以上。

公司销售规模增长,主要来自于份额提升。据奥维睿沃统计,过去一年,海信系电视全球出货量市占率为13.23%,同比提升逾1个百分点,稳居世界第二。在国内市场,海信系彩电零售额市占率为29.05%,同比提升3.43个百分点;同时,海信系电视零售量市占率在美国、德国、意大利、英国、法国等市场也均有不同程度提升。

东方证券认为,电视是成熟的产品品类,黑电已进入存量市场甚至缩量市场。海信在黑电市场处于缩量状态下,内外销仍旧保持增长的关键在于国内多品牌运营抢占细分市场,在国外则实行“品牌出海”和体育营销的策略实现对龙头韩系厂商的替代。

标点财经、投资时间网研究员注意到,由于海信全球出货份额提升、国内75寸以上彩电占比提升,驱动公司2024年第一季度的收入继续保持“双位数”增长,同比增至127.02亿元;但近期面板价格上升,成本涨幅高于终端ASP涨幅,导致盈利承压,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24.81%至4.67亿元。

盈利指标来看,今年一季度,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降至15.76%、4.53%,毛利率为近四年同期最低。

海信视像2020年以来归母净利润及同比增速(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数据来源:choice

“4+N”产业布局待深化

另外,在收入构成中,激光显示、商用显示、芯片以及云服务归于新显示新业务。海信视像的激光显示产业包括激光电视、智能投影、光学引擎以及商用投影四项成熟业务,以及研发中的车载显示业务。

公司商用显示则聚焦教育、交通、零售等应用场景,提供交互式电子白板、智慧黑板、会议平板、LED一体机以及Micro/MiniLED显示屏等显示终端产品。2023年,公司将自研的高端广播级监视器显示技术应用到LED商用显示领域,并发布全新Vision One系列超大尺寸LED一体机等。

芯片产业的经营主体,除了上述信芯微外,还有乾照光电(300102.SZ)。乾照光电业务包括RGB发光显示芯片、LCD背光芯片、Mini/MicroLED 芯片、全色系照明芯片以及全系列的车载大灯芯片等。

2023年,海信视像控股乾照光电,持有后者的股权比例从报告期初的20%升至期末的22.64%。但乾照光电盈利能力起伏不稳,2019年、2020年净利润均分别大亏超过两亿元,2021年实现盈利后、次年即2022年又转为亏损。过去一年,乾照光电实现净利润逾三千万元,但从盈利指标来看,毛利率下滑,净利率转正或主要是控制费用所致。

需注意的是,截至2023年底,海信视像商誉为8.85亿元,其中对乾照光电以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方式形成新增商誉3.55亿元。另外,投资信芯微形成的商誉也有约0.85亿元。若未来商誉减值,对海信视像利润将产生影响。

整体来看,2023年,海信视像的新显示新业务贡献营收65.17亿元,同比增长四成,占主营业务收入比提升至13.47%。业务体量仍不大,且新显示新业务的毛利率降至31.68%,较上年同期减少超过6个百分点。公司“4+N”的产业布局还需进一步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