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曾经说过,人在40岁以后,就很难再接受一种新的思想。40岁以前,人还不算太保守,生龙活虎,可以接受很多新的思想,而到了40岁以后,人就有了一定的保守性,会顾及家庭事业,尤其考虑经济方面的因素,不能胡乱花钱了,也不能有病不看了。于是,种种保守的思想弄得人很难敞开心扉,再接受新的思想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0岁以前的人还不算中年,有自己的事业和理想,甚至为了事业和理想努力打拼,要琢磨着到什么时候挣够多少钱,什么时候退休,安享晚年。人生对于他们来说很漫长,时间有的是,可以大把挥霍。没必要考虑以后怎么办,只顾及眼前的快乐就可以了。虽然有时候不免孟浪,不免弄一些补救措施,但“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可以积攒很多经验,以后不会再犯同样的错误。也就是说,40岁以前的人有时间犯错,有能力改错,犯错的时间成本并不是很大。即便有人犯了法,坐了几年牢出来,仍然是年轻的,仍然可以有一番作为。年轻本身就是资本,让人获得更长久工作的能力,可以让人充分休息,也可以让人树立很远大的理想并为之奋斗。年轻人即便犯错了,也毫不在乎,因为人生的道路还很长,完全没必要为犯过的错担心懊悔,也没必要沉浸在过去,不能自拔。活在当下快乐就好,未来怎么样,从来不会去想。

年轻人思想不稳定,心态有时候很浮躁,却可以接受新思想,甚至误入传销组织被某些人洗脑,也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他们社会阅历不够,经验不是很丰富,很容易被所谓新的思想影响,进而跟着宣扬新思想的人走。历史上的革命大多由年轻人来完成,中年人闹革命的比较少。因为年轻人接受新思想之后,头脑一热就要干这干那,却从来不会思考后果如何。很多打架斗殴的年轻人只是当时头脑发热,造成恶劣后果之后才后悔莫及,但当初打架的时候,却从来没有想过后果是什么。年轻人容易接受新思想的影响,而这个时候互联网文化开始深入人们的生活,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接受了互联网文化影响的年轻人自以为接受了新思想的影响,认为会玩手机,会搞网络支付,会在网上娱乐交友,就算是进入新时代了,也算是掌握高科技了。其实他们只是被玩的一族,而不是玩的一族。看似年轻人在玩手机,长时间盯着手机屏幕,不动地方,其实是被手机玩。被手机玩弄之后,年轻人的思想出现了很大的变化,变得非常有个性,而这种个性是被资本传播的理念灌输的个性,而不是带有正能量的个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年轻人似乎不太喜欢反思,不太喜欢回忆过去,而是要享受现在,要展望未来。如此的不稳定性,并不是40岁以后的中年人喜欢的。40岁以后的中年人喜欢回忆过去,喜欢把握现在,喜欢务实而不是务虚,喜欢把钱存起来吃利息,而不是胡乱投资。他们更在乎生活的实用性,而不在乎虚无缥缈的理想。用实用主义观点来看,40岁以后的中年人,就是崇尚实用的一群人,甚至认为存在即是合理,而不去深究为什么会存在。孔子说:“四十不惑。”并不是说人过了四十岁,对所有的事情就都没有疑惑了,而是说想弄清楚的事情已经弄清楚了,弄不清楚的事情也就放弃了,不会去刨根问底,不会想办法弄清楚了,也就没有疑惑了。人过了40岁,思想就比较保守了,只是专注于眼前的财富增长,专注于自己的生活工作、学习,而不会再专注于外界太多的失误,因为他们能力有限,甚至有人到了40岁已经满头白发了,还有的人到了40岁,牙已经掉了很多。有的人到了40岁,早上睡不着觉,夜尿频多,耳鸣,还有的到了40岁只能喝保温杯泡枸杞的水。年轻时候的勇气和冲劲已经完全消失了,想要接受新思想,已经非常困难,因为记忆力大不如前,甚至不想关心太多和自己无关的事情,只求自保,只求逍遥快乐。

40岁以后的人会发现自己身体的变化,也会发现思想的变化。尤其是思想方面,变得比较保守,不容易接受新的思想,甚至会对那些接受新思想的年轻人嗤之以鼻,以为他们务虚而不务实,甚至以为他们在浪费生命。在40岁以后的中年人眼里,不干实际的事,本身就是浪费时间,浪费生命。因为他们已经懂得时间的重要性,也懂得生命需要务实,需要老老实实验证、体验,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完。40岁以前写诗歌的人,逐渐开始写散文,写小说了,因为散文和小说稿费更多,算是一种务实的写法。尤其是40岁以后写小说的人很容易写出惊世之作,因为他们有了人生的阅历,却并不一定能接受新思想。只是40岁以前的阅历就够了,至于40岁以后读书的经验、实践的经验也只是一种在原有框架上的积累,却并没有太多的扩展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过了40岁就应该反思自己,是不是思想太保守,行为太保守,是不是继续接受新思想,还是要当遗老遗少。或许40岁以后的人会顾及做错事的时间成本,不想犯错也不能犯错,就要保持现状,以此实现一定程度的稳步发展。40岁以前是跑步,40岁以后是散步,甚至是漫无目的地散步。在他们看来,只专注于自己的生存和发展就行了,至于新思想,接受不接受已经无所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