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梁晓玉

单位 | 崇左市人民医院检验科

01

前 言

糖化血红蛋白(HbA1c)是血液中的糖类分子和血红蛋白的氨基发生不可逆的酶促反应而产生的。HbA1可分为HbA1a、HbA1b、HbA1c,分别与磷酰葡萄糖、果糖、葡萄糖结合,其中HbA1c含量最高,占总糖化血红蛋白的6%~8%[1],也是日常中最常检测的部分。

HbA1c是评估血糖控制的金标准,能预测糖尿病患者发生微血管病变的风险。HbA1c结果除与体内平均血糖相关外,还受红细胞寿命、血红蛋白变异体和药物等多种因素影响,其中血红蛋白变异体是影响HbA1c检测和结果解读的重要因素之一[2]。

血红蛋白变异体是由于组成血红蛋白的珠蛋白链分子结构发生异常而引起的遗传性疾病,目前全球发现的血红蛋白变异体有上千种,而我国血红蛋白变异体人群主要分布在南方[3],下面介绍一例血红蛋白变异体影响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分析。

02

案例经过

男,54岁,在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体检,检查血常规、生化、尿常规、糖化血红蛋白,血常规Hb、MCV、MCH均正常(如图1),空腹血糖5.06mmol/L,(如图2),尿常规尿糖阴性(如图3),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为13.2%(如图4)。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1 患者血常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2 患者生化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3 患者尿常规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4

03

案例分析

本单位采用MQ2000PT离子交换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糖化血红蛋白,该仪器检测速度较快,结果较稳定,操作较简单等优点,但存在血红蛋白变异体时易影响检测结果。

本案例中HbA1c测得13.2%,与空腹血糖出现较大差异,且尿糖也为阴性,查看仪器报警“F”,提示存在血红蛋白变异体,查阅图谱,HbA1c峰与数值不符合,按照仪器复检规则进行复查,全血5微升加1毫升溶血素,混匀,放置半个小时后检测,复查结果如图5,结果为13.0%,仪器仍然报警“F”,提示变异血红蛋白高,此时图谱HbA1c峰与数值13.0%也较符合,但还是和空腹血糖相差较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5 稀释复查后的糖化血红蛋白结果

于是查阅该患者以往检查发现,前一年该患者也是大约同一个时间进行体检,当时血常规正常如图6,空腹血糖5.93mmol/L如图7,而当时本单位采用的免疫荧光法检测糖化血红蛋白如图8,测得5.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6 前一年的血常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7 前一年的空腹血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8 前一年的糖化血红蛋白

虽然相隔一年,但两种不同的方法检测得出相差较大的结果,于是将该患者全血用毛细管电泳进行检测,发现Z15检出血红蛋白变异体,如图9,左到右依次为,血红蛋白变异体、HbA、HbA2(在图上标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9 毛细管电泳检测结果

04

知识扩展

影响糖化血红蛋白结果的因素很多,与检测方法无关的影响因素有年龄、种族、妊娠以及溶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脾脏切除、再生障碍性贫血、大量失血或输血等影响红细胞寿命的因素。还有长年服用药物如维生素C、维生素E、大剂量水杨酸盐、促红细胞生成素、抗逆转录病毒药物等均可使Hb Alc检测结果降低。

长年酗酒等增加血红蛋白乙酰化、阻断血红蛋白糖基化、暴发性1型糖尿病亦可造成糖化血红蛋白结果降低。与检测方法的特异性和抗干扰性有关的因素有糖化血红蛋白前体(LAlc)、高HbF、氨甲酰化血红蛋白、高胆红素和高甘油三酯等,以及血红蛋白病或异常血红蛋白HbC、HbD、HbE、HbS等因素[4]。

05

总 结

本例患者糖化血红蛋白的报告结果并未发出,于是打电话给健康管理中心的医生,告知该患者存在血红蛋白变异体,可能影响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结果,建议用糖耐量、糖化血清蛋白等来监测该患者血糖。

本案例遗憾的是未能在用免疫荧光法进行再次检测,因为已停用该方法,也因为条件有限并未能进一步做基因测序,确认该血红蛋白变异体。《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将HbA1c≥6.5%纳入糖尿病诊断标准,综合患者病情,建议患者就诊时HbA1c<7.5%选择单药治疗模式,HbA1c≥7.5%选择双药/三药联合治疗模式,HbA1c≥9.5%考虑联合胰岛素治疗[5](如图1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10 老年T2DM降糖药物治疗路径

而影响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结果的因素较多,血红蛋白变异体是影响HbA1c结果较为常见的因素之一,本案例中血红蛋白和HbA1c不能有效的分开,从而影响检测结果,出现假性增高。目前高效液相色谱法和毛细管电泳均能检出异常血红蛋白,所以我们在检测糖化血红蛋白时,应注意分析图谱,结合相关检测结果,注重病史,才能发现异常,尽可能减少错误结果对临床判断和评估的影响,为临床提供较准确的结果,让临床医生更好的诊治患者。

参考文献

[1]廖清智,刘萍,姜灵路,等.四川地区藏族健康人群糖化血红蛋白参考区间建立[J].检验医学与临床,2024,21(03):402-404.

[2]叶丹,唐燕,张玫.血红蛋白变异体对糖化血红蛋白检测的影响[J].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23,54(05):1019-1023.

[3]刘瑜,刘蕊,代义松,等. 天津及周边地区血红蛋白变异体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3,57(12):2147-2152.

[4]沈立松,路瑾,王培昌,等.现代蛋白电泳筛查和诊断的临床应用.

[5]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防治临床指南(2022年版)[J].中国糖尿病杂志,2022,30(01):2-51.

说明:本文为原创投稿,不代表检验医学新媒体观点。转载时请注明来源及原创作者姓名和单位。

近期视频推荐

编辑:徐少卿 审校:陈雪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