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女子长期乏力,全家查出‘吸血鬼病’”引发关注。因为长期乏力,52岁的林女士前往医院感染病科门诊就诊,高通量基因测序证实,她的FECH基因突变,属于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因担心遗传问题,林女士的儿女也接受基因检测,结果发现同样存在卟啉病基因纯合突变。

“卟啉病是一种罕见病,发病率在3/1000000至40/1000000,是一种有遗传背景的疾病,主要表现为皮肤及神经系统的损害。”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石红霞介绍,卟啉病的发病原因,主要是血红素合成过程中各个阶段的酶发生缺陷,造成了合成血红素前体的一些产物在体内蓄积,影响到皮肤、神经系统以及肝脏。

据悉,卟啉主要在肝脏和骨髓中产生,卟啉病则可以分为两大类,主要为肝细胞性卟啉病和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石红霞指出,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属于罕见病中相对常见的类型,主要表现为皮肤损害和神经系统的损害;肝细胞性卟啉病涉及酶的种类更多,其中2种没有皮肤损害,诊断起来更困难,患者表现为反复发作的腹痛,反复的癫痫等。

“之所以被称为‘吸血鬼病’,主要原因是卟啉病临床的一大表现为皮肤损害。”石红霞指出,尤其是红细胞生成性卟啉病,患者日晒后会出现皮肤刺痛,甚至皮肤疱疹,由于太阳晒得少,部分患者同时合并贫血,患者通常皮肤较白,因此,该病又被称为“吸血鬼病”。

除皮肤损害外,卟啉病最常见的神经系统表现是在有诱因(劳累、喝酒)的间歇发作的腹痛,有些女性卟啉病携带者,在月经前由于雌激素水平的迅速变化,可能诱发腹痛,但此类腹痛通常没有器质性损害,患者在临床中经常被误诊。此外,严重的卟啉病患者会造成卟啉性肝病,导致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等,患者预后相对较差。

卟啉病的遗传方式包括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和X染色体显性遗传等方式,患者的发病年龄各不相同。红细胞生成性的卟啉病患者往往从小就会发病,迟发性皮肤卟啉病,很多患者在成年后甚至四五十岁才发现,此时诊断起来相对困难。

石红霞提醒,如果出现光敏性皮肤损害,腹痛、胸痛等神经系统损害,应第一时间考虑该病,及时就诊。诊断时,需要进行生化检查,尤其是在发作期,如留尿检查,测血液、尿液中的卟啉产物,红细胞内的卟啉测定等。在生化检查的基础上,结合家族病史,基因检测以及其他相关检查,医生会作出诊断。

做好预防,是卟啉病患者的最优选择。”石红霞认为,尤其有皮肤损害的患者,重点的预防手段为防晒,包括全脸、全身以及眼睛的防晒,该人群需要及时补充维生素D。此外,应避免如劳累、饮酒、药物等相关诱因,日常用药前需要了解该药物是否会诱发卟啉病。一旦发作,需要通过输高糖、高铁血红素缓解疾病,发作时患者往往伴随低钠、疼痛的表现,此时需要医生进行相应处理。

“案例中的林女士是因乏力就诊,其实,乏力在卟啉病中是一个非常不典型的表现。”石红霞解释道。此外,石红霞、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普内科主治医师汪雄杰提醒,出现乏力症状,也要警惕以下疾病。

贫血:出现乏力最常见的疾病是贫血,包括轻度贫血、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如果感觉乏力,且活动后出现心慌气短,需要考虑是否发生贫血。

感冒:如果患者感冒发热,那么也会出现全身乏力的症状,还会有头晕、流涕等症状。

甲状腺功能减退:甲状腺功能减退主要是由于甲状腺素不足导致的,发病时可能会使患者出现乏力、畏寒、关节疼痛等症状。

血液疾病:很多血液疾病都会有乏力的表现,包括骨髓瘤、淋巴瘤和骨髓增殖性肿瘤等,这些侵袭性的肿瘤患者除了乏力外,还会很快地出现体重下降、盗汗、食欲下降等表现。

来源 / 新京报

责任编辑 / 翟玉静

值班编辑 / 隋寅伟

审校 / 窦怀国

责校 /王永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