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湘江血战,估计了解红军历史的朋友都清楚,这场战役就是红军最艰难的时刻,并且还关乎红军的生死存亡。在红军经历了这场战役后,直接锐减到了两万人,这样的损失对于红军来说就是巨大的。不过在这场战役中有一支部队需要重点提出,他们负担着掩护大部队撤退的任务,而最后只有少数人存活下来,并且在建国后也就只有三个人参与了授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支部队就是红34师,因为要参与掩护的任务,当时部队有六千人左右,而他们在面对无知的困境,没有一个人退缩,都带着必死的决心,要完成这项任务。而且在湘江战役中,他们承受的敌人数量比其他部队要多好几倍,这样下去自然就有很大的伤亡,而在战斗的最后时刻,几乎就是全军覆没的结局。据调查,建国后34师的老红军还有12人活着,而在1955年参与授衔的也就只有三人,那么这三个人分别是谁呢?

红军经历了最后一次反围剿作战失败之后,就不得不选择长征,不过敌人也不会放过我军,让我军顺利进行战略转移,在长征的过程中,敌人也是派出大部队在后边追捕,前面也有敌人在堵截红军,最初敌人的防线并不是很严的,所以红军最初通过敌人防线的时候还是比较顺利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在红军来到湘桂边界的时候,敌人已经调集了30万大军,在这里部署了第四道防线,他们是想要借助湘江这条天然的防线,阻挡我军前进的脚步,甚至还想要在这里将我军全部消灭,对于敌人的阴谋我军也明白,可是面对眼前的困难,红军也是没有退路可言,只能向前冲,也许还有一线生机。

为了让红军能够顺利度过这次的难关,军委就做了军事部署,而34师当时的任务是比较繁重的,因为他们不仅要负责中央与军委纵队的安全,同时还要掩护八军团与九军团向湘江挺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敌人的进攻是非常猛烈的,作为师长的陈树湘很是着急,然而她也只能带着部队一次次的将敌人的进攻给打退,他们这样做也是希望中央能够安全,而在得到消息中央已经顺利的渡过湘江后,他们的部队又有了新的任务,那就是去接替红三兵团在枫树脚的阵地,在这里防御敌人的进攻。

中央给出的这个命令,很明显让34师错失了最佳渡江的机会,然而部队众人在接到这个命令时,没有一个人有怨言的,直接接受任务行动起来。这就是无私奉献的精神,他们在这关键时刻想的最多的还是战友,我党,没有想过自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34师因为不熟悉地形,走错了方向并没有准时到达枫树脚,这就让敌人占领了湘江的渡口,不过这些变动也让34师彻底没有了渡江的机会,然而34师的众人却没有放弃,因为他们的心中还有希望,他们还要与敌人作战,就算是到了最后时刻,也依旧坚持作战。

然而战争终究是残酷的,34师在这个过程中,遭到了敌人的多次袭击,部队损失比较大,就连一些指战员也都牺牲了,这给师长带来不小的压力,然而他们还在寻找生机,不能放弃,就算是最后只剩下几个人了,也一定要让他们顺利渡过湘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部队就被打散了,当时有不少人都牺牲了,也就只有十几个人活下来,而最终找到部队的也就只有韩伟,侯世奎以及朱良才,他们在那之后就在部队里担任重要的职务,1955年韩伟被授予中将,而侯世奎是少将,朱良才是上将,因为他在红军部队里的资历比较高,而且之后参与了不少重要的战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