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普通的国民党军官,本应效忠蒋介石,执行肃清共产党人的命令。然而,他看透了国民党的黑暗面,选择了投奔红军的道路。这位曾被派遣剿杀共产党人的将领,最终成为了人民解放军的一员,并在多场战役中建立了卓越功绩。他的传奇经历令人向往,却又让人不解: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他放弃了安逸的军阀生活,举家投奔红军?他在井冈山时期经历了什么?为什么最终能获得中将军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出身武阀世家 原路不顺

毕占云出生于四川一个普通家庭,祖上世代务农为生。他年少聪颖,惟有一身好武功。18岁那年,毕占云离开家乡,前往川军报名当兵。那时的四川,政局混乱,川军门阀林立,毕占云一个身怀绝技的年轻小伙,很快就受到了重视。他先是被编入步卒营,后逐渐升任排长、连长。

川军当时的生活环境极为残酷,军阀混战不断,每次打仗都有无数士兵伤亡。毕占云作为基层军官,深受其苦。每逢战事,他总是亲自冲锋在前,为将士们垒起人肉战墙。有一次,他临阵腿部中弹,身受重伤,被抬下战场时已是半死不活。家人为他请了很多名医,几经周折才保住了一条命。

虽然立过不小功劳,但毕占云在川军始终无法施展抱负。每每升迁有望,总有些门阀世家子弟插足其间,剥夺他应得的权力。面对重重阻挠,毕占云渐渐对川军失去了向往,开始寻求另一条出路。

1927年,原籍四川的湘军武将阎锡山在四川大肆扫荡,毕占云趁机加入了他麾下的国民革命军。他立了一番战功,很快被阎锡山器重,被任命为步卒营营长。但好景不长,阎锡山东征失利,军阀割据局面再起。毕占云虽有一时被重视,却也深陷其中无计可逃。

偶遇共产党人 萌生革命思想

1928年,毕占云调任湘军第七军第五师二营营长。这支部队驻防在桂东地区,正值太平洋战争后期,国共内战陷入白热化。为了扩充实力,国民党在部队中大力开展抗共宣传,要求将士们高度警惕,严防共产党渗透。

不过,毕占云的二营里竟然藏着两名地下共产党员,他们分别是连长吴凤翔和连长邓英。这两人本是革命志士,皆曾参加过北伐军,对推翻军阀、实现民主有着坚定信念。为了将革命思想传播下去,他们经常在营里秘密组织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并唱响《国际歌》等革命歌曲。

起初,毕占云对此一无所知。直到有一次,他无意中撞见两人正在为一伙壮年士兵诵读《共产党宣言》,顿时大为震惊。按理说,他应该立即叫人将他们拿捕,可是看着这些斗志昂扬的年轻人,毕占云却没有那么做。相反,他留下来静静地听了一课。

共产党人慷慨陆离的话语深深打动了毕占云,让他开始反思国民党的腐朽统治。而当他听说共产党的最终目标是把国家富强、人民当家作主时,更是深有感触。作为一介草芥,他在国民党麾下英勇杀敌无数次,可除了被剥夺权力、吃尽苦头,又换来了什么?

从那以后,毕占云开始主动接近这些地下党员,虚心请教革命道理。渐渐地,马克思主义的种子在他心中生根发芽,对国民党统治阶级的不满也与日俱增。有一次,毕占云无意中说漏了嘴,竟然被上级听去。上级非但没有惩处他,反而下达了残酷的命令,要他亲自枪决吴凤翔和邓英两名地下党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面对这个命令,毕占云矛盾重重。一方面,他现在对共产党人已经极为敬佩,不忍亲手杀害他们;另一方面,作为国民党军官,如果不服从命令,他自己也会遭殃。在进退两难的夹缝中,毕占云最终选择了放他们离开。

一个落雨的夜晚,毕占云专门约见了吴凤翔和邓英,并且塞给他们一笔钱财,嘱咐他们赶紧撤离这里,远离危险。临别时,两人满怀感激地向毕占云行注目礼,神情肃穆地说:"谢谢营长,我们定会再见!"

从那以后,毕占云彻底对国民党彻底失去了信心,暗暗考虑加入共产党的事宜。不久,他就借故展开了一场戏剧性的"逃跑"。

独特的井冈山之行

1928年秋,毕占云开始策划逃离国民党军营的计划。他先是用手下薪俸,秘密购置了足够的枪支弹药,并让手下悄悄准备好了食宿。一切就绪后,他在一个昏暗的夜晚,率领着部下连夜脱离了驻地,有惊无险地逃出了重重封锁线。

由于事前准备过于隐秘,上峰竟然浑然不知毕占云已经逃跑,还以为他是被游击队攻击所俘虏。上峰震怒之下,连率数个营的大军开赴剿捕,将毕占云的部队围困在江西境内的信丰一带。双方遂在这一带地区展开了一场小规模的针锋相对战。

这场战事持续了数月之久,双方均损失惨重。很快毕占云的部队便被消耗殆尽,弹尽援绝,走投无路。就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一支神秘的军队赶来增援,令毕占云捷足先得。原来,这支神秘部队正是黄公略所率领的红四军游击队,当时正在实施发展革命武装力量的总方针,四处劝降国民党军阀。

双方一番恳切交涉,毕占云当即表示愿意率部投靠红军。于是,黄公略的红四军主力及时赶到,与毕占云会师。在双方的夹击配合下,顽强反抗的国民党剿匪部队很快被击溃,逃散四方。

由于毕占云手下兵力日渐单薄,红四军上下经过一番研究,决定将他的部队编入红军序列。1929年初,毕占云的残部就被正式编为红四军特务营,毕占云任营长。这支营队开始得到红军的大力支持和训练,不久即重新焕发了生机。

为了向红军靠拢,毕占云主动向红四军党委表达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意愿。很快,他就在红四军党委的嘱托下,正式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不久,他便被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从此,毕占云就彻底摆脱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束缚,在红军的怀抱中重新开创了自己的人生道路。很快,他就跟随红四军挺进革命大本营——井冈山,投身于华中工农武装割据的斗争之中。

英勇卓绝的战斗经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井冈山时期,毕占云曾参加了多次反击国民党军阀"会剿"的战役。他身先士卒,英勇杀敌,很快就在红军将领之中小有名气。

1930年5月,蒋介石发动了第一次围剿中革命根据地的"会剿"。为了应对国民党军阀的铁蹄,朱德、彭德怀等红军将领在井冈山附近紧急部署了抗击力量。毕占云的红四军特务营也第一时间赶到了前线。

当时,湘军方面出动了30多个团的重兵,试图从多个方向对井冈山发起进攻。为了迟滞敌人的进程,毕占云奉命负责坚守笔架山、十八尖等要隘。他亲自率领战士们扎营重重阻击,英勇顽强地阻击着敌人的猛烈攻势。

就在一次遭受国民党军队狂轰滥炸的时候,毕占云不慎受了重伤,被炸弹的破片击中了胸膛,当场血流如注。在战士们的搀扶下,他拖着重伤的身躯继续坚守阵地,直到最后一线生机也被敌军切断。最终,在全营阵亡的危急关头,救援的红军主力终于赶到,将毕占云从敌手夺回。

这一仗,毕占云付出了极大代价,损失了大半个营的将士。但他的顽强抵抗,为红军后续作战赢得了宝贵时间。朱德听闻此事后,亲自为毕占云行注目礼,嘉勉他"功勋卓著"。

此役过后,毕占云很快就从重伤中恢复过来,继续在井冈山的游击战线上树勋立功。1931年,在进行扫荡敌人余孽的时候,他亲自率领红四军一营兵力,猝不及防地冲入湘军驻地,活捉了敌军一个团的全部官兵。

这一年,红军转入了主动进攻的战略方针。朱德亲自统帅红军主力,打算趁势一举拿下国民党在赣南地区的重镇龙南县城。这场战役,毕占云亲任先锋营长,身先士卒,英勇杀敌,为红军主力的突破作出了重大贡献,最终龙南城破,国民党防守重镇被迫撤离。

在龙南会战期间,毕占云再次负伤。当他手持轻机枪为红军开辟出一条突破口时,被一枚流弹击中了小腿,当场鲜血直流。但他毫不在意,拄着枪支继续向前冲锋,直到终于突破了敌人的重重封锁线。

这一仗过后,毕占云累计作战创伤已达7处。他的功勋战绩被上级机关醒目报告,朱德亲自为他荐了一面"英勇旗"。从此,毕占云的名字响彻华中革命根据地。

获授中将军衔的最后岁月

1934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突破国民党军阀的重重围困,被迫向西北方向转移,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两万五千里长征。毕占云亦随红四军余部转入陕北根据地。

在这次行军途中,毕占云继续发扬他浑身解数,多次冲锋陷阵,为红军开路。1935年5月,红军到达陕北后,毕占云被任命为陕甘宁边区军分区司令,负责训练新编的第三军分区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后数年,毕占云一直在陕北从事军事建设工作。1937年7月,他受命担任八路军第115师师长,随后又担任第129师副师长。这一时期,他多次率部参加了对日作战,为八路军作战立下了赫赫战功。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毕占云随第129师转入晋绥根据地,继续从事地方军事工作。这期间,他屡立战功,在华北战场上扬名立万。

到了1949年的全国解放战争时期,毕占云奉命率第三野战军一部进驻长治,负责配合其他力量剿灭国民党胡宗南残余部队。在经过一番艰苦作战后,长治一带很快被彻底解放。

这一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毕占云受命担任晋绥军区副司令员,从事军事建设工作。次年2月,他被授予中将军衔,以表彰他在过去的战争年代里作出的重大贡献。

从此,毕占云的军旅生涯进入了最后阶段。1955年,已是人到花甲之年的他,被批准从军事岗位上卸任退役。在这之后,他一直平和地生活在北京,偶尔也会前往四川老家休养生息。

直至1970年8月29日,这位曾被派遣剿杀共产党人的老将军与世长辞,永远离开了人世。他的一生堪称戏剧性,既反映了旧中国军阀混战的黑暗面,也折射出共产党人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他用自己的经历,向人们诠释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革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