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我们都听过一个传闻,那就是日本人会在战败后选择切腹自尽。

事实上,这确实是日本人的一种独特传统,但其表现形式和背后的意义却与人们想象中大为不同。

为何他们会保有如此残忍的仪式?而在仪式的背后又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切腹的起源

说起切腹,我们就绕不开日本的武士道精神,而切腹也成为表现日本武士精神的最好形式。

它的起源最早甚至可以追溯到9世纪左右,那时候日本和古时候的中国一样,国家制度也依然是封建君主专制,但在对地方的统治上,日本却一直采用的是近似我们周朝的一种统治方式——分封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皇——领主,大概就是当时日本的一个统治方式,天皇领导各个领主,拥有最强大的军队,而各个领主在自己的领地上又近似于“小天皇”,同样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

本来如果天皇能够始终保持自己的优势地位,其实这种统治方式也未尝不可以延续下去,但关键就在于,9世纪的时候,当时的日本天皇推行了一项新政,导致自己的军队实力大为衰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毫无疑问,手底下的诸多领主就开始动起了歪心思,有一些人就开始着重培养自己的势力,而武士,就是在这时候出现的。

针对武士精神有很多种理解,但其中最为重要的几个,基本都是围绕着荣耀与死亡而言的。

概括的说,就是作为武士,必须要听从首领的命令,以此作为一切的最高行动指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过这种方式,领主们才能切实地掌握手中的武士力量,并有着推翻天皇统治的可能性,否则,如果还是用老一套的分封制教育武士的话,武士在遇到不同的指令的时候,很有可能会听从天下共主天皇的命令。

而现在,武士只听从自己领主的命令,即使和天下共主的意志相违背,那也只是天下共主错了。

能够听从命令,践行自己的武士之道,这就是每个武士所追求的荣耀,甚至可以说,他们所做的一切基本都是为了荣耀二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死亡,甚至可以说是对荣耀二字的最好诠释,所以为了追求自己心中的荣耀,武士们往往可以悍不畏死。

就算战败,但只要在活着的时候无畏地面对死亡,始终践行武士之道,那这反而不会让武士蒙羞,而是会让他们被自己的同伴深深地记住,作为一种代表和符号。

当然,对这种勇于牺牲自己的武士,他的同伴们只要有一息尚存,就会为其复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武士们往往并不畏惧死亡,他们害怕的,是自己无法践行自己的武士之道。

切腹,就成为了一个对战败武士而言的补救之道,当大势已去,自己可以用这种带有“荣耀”的方式,保留自己的体面,保留自己作为武士的身份。

这也是切腹的一个起源。

二、切腹的方式

当然,虽然切腹成了武士体面结束生命的方式,但其具体的实行方式和大部分的想象其实不太一样,和电视剧里也不太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