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赖世伟 ,现为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新闻学专业学生,本文首发中国劳动关系学院新闻传播史论实训平台“知信行新青年”,特此分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于我们这一代大学生来说,中国知网是个耳熟能详的存在。而作为一个学术平台,它似乎和我年过九旬的爷爷毫不相干。

直到有一天,我在知网搜到了爷爷的名字……

1933年,爷爷赖寿元在广东梅州出生,如今已是耄耋之年。读报、散步、准时准点看新闻联播,便是他的一天。

可每当同他聊起往昔岁月,我似乎能透过那只言片语往前追溯,窥见历史长河中那宏大时代的一隅。他的经历只是大历史背景下,微不足道的一小部分,却也是这千千万万的小部分,拼凑出了一幅大时代的图景。

我能从中看到的,是那庸常之中、微芒不朽。

1949年1月,年仅15岁的爷爷便在汕头市一家规模颇大的私营百货公司谋生。次年7月,随着“中国人民反对美国侵略台湾朝鲜运动委员会”的成立,抗美援朝战争如火如荼地展开。“我当年啊,也报名了抗美援朝的人民志愿军。”爷爷回忆道,“但人家说我年龄小,不批准我去。”

时间来到1952年,海南岛刚解放不久,百废待兴。那会海南还没建省,行政区划上还归属于广东。年仅19岁的爷爷响应政府“开发建设海南岛”的号召,毅然踏上了这片热土。经过学习培训后,他于1953年春抵达海南,在国营三门坡农场(现为红明农场)开始了自己崭新的生活。这里,成为了他未来几十年拼搏的起点。

在农场的岁月里,爷爷身兼数职:他当过政治教员、场部财务科会计,甚至农村办公室副主任。期间,他被选派到广州华南团校和华南体校进修学习,回场后领导农场开展了蓬勃的体育运动,大大活跃了职工生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较于不常锻炼的我,爷爷可谓是体育运动的佼佼者。广东梅州老家有条很清澈的河,他说自己十来岁就常跟伙伴去游泳玩耍,练就了强健的体魄。来到农场后,也依然保持这一好习惯,并在1958年海口市人民公社运动会上脱颖而出,荣获国家二级运动员称号。

六年的农场生活后,爷爷被调往新成立的三门坡公社,曾任办公室主任、公社革委会副主任和公社管委会主任等职务。他在这里度过了整整24个春秋,为公社的发展和民众的福祉付出了无数心血。

1983年,爷爷迎来了他职业生涯的又一次重要转折——调任琼山县(市)林业局局长。他实事求是地提出了“三年造林种果,五年绿化达标”的现实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更是亲力亲为地进行调查研究、制定规划,并带头大干。他首先办了科技兴林示范点。引进并营造优良桉树4000亩,建对比试验示范林150亩,建无性系扦插育苗生产线3条,扦插棚1000平方米,采穗圃15亩。日本、英国、西德、泰国等外国专家和参加国际桉树会议的80多位国内专家前来参观,都给予很高的评价,这些科技成果当年已在海南很多县市推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来源:《琼山县林业志》

我在媒体上看到这样一句表述:“在琼山县采访林业建设,人们会滔滔不绝地向你讲述赖寿元的事迹。”

文章是在1992年发布的,三十多年前,爷爷正值中年。“我们请他谈谈当林业局长的感受,他却大谈了一阵县、乡(镇)领导和广大群众如何支持他的工作。然后,他把我们带到这个镇的东寨坡,请我们和他一起体会一下黑山人民改造沙荒,兴林致富的喜悦。”

黑山镇东寨坡原是1万多亩的沙地,有140多条崩沟,水土流失严重,一些坡寸草不生。流沙已吞没良田1370多亩,周围2万亩农田也深受其害。“一定要把东寨坡治理好!”1985年,爷爷带着这样的信念来到东山镇。他把林业技术人员和镇干部找到一起,对东寨坡进行了仔仔细细的勘察,制定了水土保持工程造林规划。

东山人相信爷爷说话算数。相信这个规划能变成现实。他们年年造林,坚持不懈,到1991年,共出工12万多个,投资80多万元,造林14200多亩。

稿件刊发的时候,东寨坡林木覆盖率达92%,光秃的沙荒已变成了苍翠的林海。“我们站在由相思、桉树、加勒比松等树种组成的带状、块状混交林旁,无论如何也想像不出昔日黄沙赤地的景象来。”东山人说,过去被流沙吞没的农田都已复耕,周围几万亩农田连年高产,农业收入每年增加160多万元――“这些树的价值还没有计算啦――”,话语中,洋溢着对林业政策的信赖,对作为局长的赖寿元的钦佩和感激。

1989年起,全县获得“全国绿化委员会”“全国森林防火总指挥部”“国家林业部”“国家人事部”“国家科技部”“共青团中央”的16块奖,是当时琼山获得全国奖的最多单位,也获得海南省委、省政府领导的多次表彰奖励。

爷爷在任林业局局长的12年期间,提出的“造林种果,十年绿化琼山”的愿景得到了琼山县委、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并在广大林业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变为现实。琼山的林业在造林绿化、科技兴林、森林防火以及林业站建设等方面均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多次荣获国家部委级奖项,跨进了全国林业先进市县的行列。

此前在中国知网搜索爷爷的名字,发现平台收录了两篇文章。一篇是1995年在《中国林业》发表的《科技兴林步步高》,另一篇则是1996年在《国土绿化》发表的《万亩荒漠披绿装》。也算是他多年来深耕林业领域的一种证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知网截图

爷爷告诉我,这些年成绩的取得,与《中国林业报》给他的无声帮助紧密相关。自1987年创刊以来,《中国林业报》一直是他的良师益友,在他决策林业各项工作中给了他“金钥匙”。他爱读报也爱写作,也热衷于向国家林业报刊投稿报道琼山林业的发展成果。不仅如此,还曾三次获得《参考消息》每五年评选一次的“优秀读者奖”。

回想起爷爷一生中最激动人心的时刻,莫过于1991年3月,在人民大会堂的庄严场合里,被授予“全国造林绿化劳动模范”的殊荣。那一次,他乘飞机从海南飞往北京,受到了时任国务院总理等领导人接见,并在大会上发言、合影留念。这张珍贵的照片成为了他林业生涯中的最高荣誉,至今还被父亲裱起挂在客厅的墙上,常看常新。

1998年3月,他再次荣获“全国绿化功臣”称号,“赖寿元”这个名字也被永久地镌刻在北京西山林场绿色文化碑林的石碑上——这是对他几十年来致力于林业工作的最高褒奖,也在我们家族的历史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