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市的时令水果中,大多数价格都不敢太过于奢侈。

尤其是一些大众水果,很少有那种包装出来的“高高在上的姿态”了,不少商超都卷起了低价风,希望通过价格战唤起消费者对大众水果的消费欲望。

至于有没有作用,那就另说了。

但在各类水果忙着打价格战的时候,有一类水果反而“悠闲自得”,不争宠,更不卷,二话不说,“直接躺平了”。

大有一种“你强任你强,清风拂山岗;你弱任你弱,明月照大江”的肆意潇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水果就是新疆的小白杏,也是今年“首个躺平了”的大众水果。

注意,这里说的是新疆产的小白杏,其它产区的,真的难说“躺平”。躺平不是什么贬义词,有价格支撑的水果才能叫“躺平”,没有价格支撑的水果那叫“摆烂”。

一个非常低调的水果——“杏”

杏,这个水果,肯定算是大众水果,桃李杏,是三大我国原产的古老水果。桃和李的市场热度近年来一直算不错,但杏就显得非常低调了。

今年的杏已经在上市了,可市场对杏的关注度并不高。

有人说杏这个水果卖得不好,跟老话“桃养人,杏害人,李子树下埋死人”有关。

其实关系不大,老话里的李子“都埋死人”了,但李子的市场热度这几年还是要比杏高的。虽然李子的口碑是严重分化的,有人骂有人夸,但“黑红”也是红,也能增加市场热度。

有一句话说得好:“不怕别人骂,就怕别人连骂都懒得骂”。

前几年的杏就好像处于这么一个尴尬处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众多同期上市的时令水果中,杏就非常不起眼。很多商超里都很难看到杏摆在哪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可能跟杏的水果特性有关。

杏在大家眼里应该是一个便宜的大众水果,价格要很低,因为以前的杏价格一直很低。如今想变得高档一些,很难。

但杏又有一个很大的毛病,硬了太酸,太熟了无味或者没办法贮藏运输,卖起来太复杂了。比李子都难贮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子里还有一部分消费者是专门爱吃酸点儿的李子,这是李子的坚实用户。但几乎没有消费者愿意吃酸杏子。

所以,这导致杏前几年在市场上有些尴尬,价格低的,难吃;好吃的损耗大,价格高,价格高的又不符合大众对杏的认知了。

不按套路出牌的杏类水果

这就需要一个营销点改变大众认知。

市场通常的做法是弄一个新品种和新商品名出来。

例如,阳光玫瑰葡萄跌落神坛后,很多葡萄种植户作出了改变,搞了“红色阳光玫瑰葡萄”、“黑钻晴王葡萄”等等高价葡萄。

也是走得这个套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过改变品种或者商品名,打造出一个新的消费认知。

杏,其实也应该这样。但杏里面的“进口”新品种不多,而且外国杏的“血统”可能更不太适合国人口味,很难玩外来的和尚会念经那一套了。

于是,市场上的追逐点几乎都投向具有强烈地域特色的杏品种了。

新疆小白杏、新疆吊干杏、敦煌李广杏等都是市场上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杏类水果。

今年的新疆小白杏和新疆吊干杏也都上市了,基本上卖到了30多元一斤的商超价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超市实拍

很多外地种植户眼光比较毒辣,很早之前就看到了小白杏的“商机”。但问题是,当他们种出来同品种的小白杏后,价格却始终卖不上高价。

例如,在批发市场上,非新疆的小白杏批发价格可能也就2-5元一斤。而新疆产的小白杏批发价格几乎都在10元以上。

原因就是我们上文说的,杏这个水果卖高价的市场路线,眼下走得不是搞新品种那一套了。是纯纯的“地区品牌”加成。它的附加值不是加在了品种上,而是加在了产区上。

小白杏、吊干杏前面必须有“新疆”,李广杏前面必须有敦煌,这样才能卖上价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超市实拍

其它产区种得品种就算是一样的,眼下行情也一般。毕竟,能卖高价杏的商超,一般也都是大点的正规商超,不敢采购外地小白杏来冒充新疆小白杏。

也就是说,前几年外地很多种小白杏的,猜对了品种方向,可惜市场没按炒品种的剧本走。

小白杏注定成不了阳光玫瑰葡萄那样的“新水果”。

这也跟杏这个水果太过于低调有很大的关系,虽然背着一个大众水果的称号,但杏更是一个非常古老的地方水果。每个地方的消费者对杏的风味认知和童年回忆是不一样的,属于重口难调。

市场上这些年也冒出来过像金太阳杏、荷兰香杏等杏品种,尤其是荷兰香杏前两年也炒得非常火。

但如今在市场上,也僵持住了,很难打造出一个杏类水果中的爆款。

眼下市场上的奢侈杏,也就几个产区加持的杏还能跟其它水果打一打擂台。

想躺平得有核心竞争力

即便如此,与其他类别中炒作起来的奢侈水果相比较,新疆小白杏也是非常躺平的那种,属于奢侈但不浮夸。

市场上的价格不低,量不大,消费群体也不算太大 当然也不愁卖,就静静的呆在那里服务特定的一些消费者。

不像其它的奢侈水果,第一年咋咋呼呼,价格浮夸上天;第二年大量种植扩张;然后开始价格大跳水,直到跌落神坛,逐渐消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疆小白杏等地方特产杏就一直非常低调,因为外地模仿和扩产意义也不大,产区决定了价格的高低。

产区因素是新疆小白杏能在市场上“躺平”的核心竞争力了。

像主打“新品种”之类的奢侈水果,想躺平是不太可能的,几乎是年年卷,很难逃脱价格跳水的厄运。

像新疆小白杏这类水果的“发展方式”可能才是更稳妥的,不会两三年就泛滥,可以一直保持一个低调的市场状态,一心一意的卖水果,而不是时刻琢磨着炒新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