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梅花风骨爱民心

——看越剧《风梅图》

季国平

“平生所爱梅竹松,品物寄托意相通。倘若为人无魂魄,怎能兼得神与形”。这是原创越剧《风梅图》中李方膺为民请命而获罪,在狱中论及画梅时的一段动人唱腔,也正是其人品、官品和画品的自我写照。由颜全毅编剧、展敏导演、南通艺术剧院创排的《风梅图》,据清代南通先贤李方膺的事迹创作而成,是一出立意深远、形象鲜明、情感浓烈、韵味十足的越剧佳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该剧取名《风梅图》,是此图最见李方膺的人品、官品和画品,“风”、“梅”二字皆有深刻的寓意。李方膺(1695-1755),清代通州人,与同时代兼同乡的郑板桥(通州与兴化皆归属扬州府),都有过既为官又作画的人生经历。为官时勤政为民,深得百姓拥戴;去官后寄寓民间,以卖画为生,与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批习性相投、风格相近的书画家诗酒唱和,形成了史称“扬州八怪”的画家群体。如果说“墨竹”是郑板桥的拿手绝技,那么“墨梅”则李方膺最为擅长,风格纵横豪放,意趣形神兼备,“不逢摧折不离奇”,可谓画家品性的形象表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越剧《风梅图》取材李方膺画家为官的独特人生。开场从李方膺一代画家的角色切入,接下来集中描写了作为官员的李方膺一生中最具传奇和最见风骨的“兰山冤案”,最后结束在李方膺晚年与郑板桥等流连市井,混迹扬州,以画谋生,全剧精心结构了“斗梅”、“护民”、“碰壁”、“拜娘”、“夜送”、“风梅”六场戏。历史上,李方膺任山东兰山县令时,山东总督不计后果,盲目下令垦荒,百姓苦不堪言。李方膺目不忍睹,为民请命,上书直陈弊端,废除苛政,从而触怒了上司,被罢官入狱,一时民众哗然。“公为民故获罪,请环流视狱”,兰山、莒州一带农民成群结队,自带鸡黍米酒前往青州监狱探视。这就是震惊朝野的“兰山冤案”。该剧生动地演绎了李方膺兰山任上惊心动魄的传奇经历,艺术地再现了刚正不阿、崇高壮烈的动人形象,抒写了心系苍生、为民请命、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民本情怀。剧情跌宕起伏,命运大起大落,感人肺腑,引人入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该剧虽然以“兰山冤案”为主要剧情,但编剧巧妙地将李方膺的绘画和为官交织在一起写,深刻地揭示了作为画家的李方膺,其画品亦如人品和官品,是崇高精神和铮铮风骨的表达,他的那些传世“墨梅”无不深刻地寄寓了特立独行的个性特征和精神追求,为观众塑造了性格鲜明、人画合一的李方膺形象。开场“斗梅”,李方膺论及沈玉林的“丹梅”,虽已夺魁,但尚缺“画魂”,初步揭示了其不同凡俗的傲然风骨。第二场“护民”,虽初到兰山,但爱民护民,不同流合污,反对垦荒增税、鱼肉百姓的上司。这是为民请命,也是个性使然。第三场“碰壁”,与沈玉林三敬酒的细节最精彩,戏剧性也强,也最见李方膺本色。第四场“拜娘”、第五场“夜送”,最能见清官为民的大爱和百姓期盼好官的深情。第六场“风梅”,李方膺对前来探访的沈玉林纵论画梅,“历经板荡,又逢牢狱之灾,对画作一事,倒有所得”,并应邀即兴作《风梅图》。沈玉林见画,大为感慨:“风虽肆虐,梅花越见傲骨。好,好极了!梅花恰似晴江品格,真乃物我两忘,是花亦是人。”这也为开场“斗梅”,李方膺批评沈玉林的“丹梅”缺少“画魂”,做了最好的注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越剧《风梅图》有着精彩的舞台呈现。主创强强联合,实力雄厚。编剧颜全毅是当下实力派剧作家,作为浙江人对于越剧更是驾轻就熟,与南通越剧团也有过多次合作,为剧团和演员写戏,成功率高。展敏是当代颇具成就的导演艺术家,尤其擅长执导越剧剧目,《梨花情》《流花溪》《一缕麻》《新狮吼记》《心比天高》《海上夫人》《红楼梦》《德清嫂》等等一系列优秀越剧剧目,我都有幸看过。他是“杭越”风格的重要奠定者之一,在全国有着积极的影响,与颜全毅也有过多次合作,如戏迷观众十分喜欢的越剧《鹿鼎记》。唱腔和音乐设计李燕华等,是当下越剧声腔创作的代表人物,巧妙地化入南通地域元素、扬州小曲以及兰山所在的沂蒙小调,丰富了剧目音乐的表现力。南通艺术剧院越剧团也有着齐整的演员队伍,领衔主演范晓萍饰演的李方膺,表演细腻,阳刚潇洒,唱做俱佳,甚是出彩。她认为剧名曰“风”,是勇于与恶势力斗争的凛冽寒风,亦是对百姓饱含关爱之心、悲悯之情的和煦春风。她正是以对普通百姓的一往深情和对邪恶势力的无比憎恨,以酣畅淋漓的越剧艺术打动观众,出色地完成了李方膺形象的塑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该剧表现的是清代画家官员形象,属历史剧范畴。历史是一面镜子,历史剧的意义恰在于以史为鉴,启迪当下。在该剧中,李方膺的人品、官品和画品是交融在一起的。从该剧演绎的故事来看,李方膺的人生意义,一是官品如人品,以民为本,做官要为民做主;二是善恶分明,宁可得罪上司,也要维护百姓利益;三是清廉刚正,做个好官清官;四是画品亦人品,托物言志,形神兼备,人画合一。《风梅图》的主要情节,正是由此生动形象地展开的。李方膺心系苍生、为民请命、纵横豪放、刚正不阿的品格,其时代价值恰在于启示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将人民的利益记挂在心,为人民群众谋求幸福。由此可见,《风梅图》亦是一出“廉政越剧”。该剧在基层演出时,已经引起了领导干部和戏迷观众强烈的思想和情感的共鸣。由此我也联想到近年来江苏另一出堪称“廉政锡剧”的《雪篷送米图》。该剧据清末在苏州做官的从九品小官暴式昭的事迹创作,暴式昭是最小的官,但在他的身上我们却看到了廉政为民的大爱和鞠躬尽瘁的品格,与李方膺的做官为民有异曲同工之妙。显然,越剧《风梅图》的创作,也为廉政剧目建设做出了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扬州八怪”入戏,以往写郑板桥居多。此次南通将李方膺入戏还是首创,与去年扬州新创扬剧《郑板桥》成姐妹篇,堪称剧坛佳话。“扬州八怪”长期生活于市井民间,他们是一批看破官场或官场不得志的文人,个性清高狂放,常将世俗生活入画,借以抒发胸中块垒,表达真实情感,追求标新立异,勇于大胆创新,但他们的画风往往不被所谓的正统画派认同。在扬州话里,“八怪”就是与众不同,行为乖张,含有贬义。然而,他们特立独行、不落俗套的画风,深深影响了后世画家,“扬州八怪”也成了对李方膺、郑板桥们最好的褒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风梅图》已经入选国家艺术基金,年初首演迄今已经演出了三十多场,深受欢迎。此次是首演后的修改新版,该剧也越加精彩了起来。越剧形成于江南,南通也大有知音,借助温婉细腻的越剧艺术,表现为民爱民、梅花风骨的乡贤画家,也丰富和拓宽了越剧的表现题材和审美空间,定能将南通越剧唱响当代舞台。

作者简介

季国平,中国戏剧家协会顾问,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会长,研究员。

江苏艺术评论

引导文艺创作、促进精品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