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幅员辽阔的中原大地上,聚集着56个民族,回回民族就是其中一个。

回族从唐代开始,历经一千四百年,成为我国人口数最多的少数民族之一。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1年,除台湾省外,中国境内的回族人口数达1138万。

那么,这样一支历史悠久,遍布在31省、自治区的少数民族,究竟有没有发展过自己的文字和语言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族服饰)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回族同胞也被亲切地称为“回回人”。

“回回”这两个叠字像是现代人取的昵称,然而,实际上它最早出现在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里。根据考证,“回回”多半是“回鹘”的转写,后沿用至今。

而“回回人”作为一个民族形成得更早。

汉朝时期,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后起用霍去病抗击匈奴,打通河西走廊,开启陆上丝绸之路,连通了中原与中、西亚的经济、文化脉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河西走廊)

到了公元七世纪中叶,唐高宗时,西域国家的商人纷纷来华贸易。他们信仰伊斯兰教,在当时的长安、扬州、泉州等地繁衍生息,被视为回回民族的祖先。

只不过那时的回回人,身份还是外国番邦,属于侨民。

元朝时,蒙古军队的铁蹄向北踏至贝加尔湖,西达天山山脉,使得更多的中、西亚族人来到中国,他们身份各异,初步形成了“回回人”在中国的规模。

(元朝疆域)

而回族成为中国境内的一个民族,它的最终形成,则是在明朝时期。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对国内居住的西域各邦族人实行了新的政策,禁止他们着胡服、说胡语以及自相嫁娶等,加速了这些外邦西域人与汉民族的融合。

洪武时期,天下大治,中原大地物产丰富,引发大量的“西域回回”来到中国,他们或是参加科举考试,入仕为官,或是行商,经年不回,一代又一代地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渐渐汉化。

随着在文化风俗、生活习性上与汉民族的融合发展,西域回回形成了有别于西域其他民族的新民族——回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族穆斯林做礼拜)

可以说,回族在中国形成的过程,是西域各民族历经几个世纪,长途跋涉,横跨亚欧大陆的迁徙史,也是一部波澜壮阔的历史史诗。

那么,“回回人”究竟有没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呢?

唐宋时期,随着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半岛兴起,他们的根本经典《古兰经》得到了广泛传播,阿拉伯语言也成为西域各邦的通用语言。

此时的“回回人”刚刚开始东迁,并定居于中原地区。他们在我国境内建造了最早的清真寺,定期朝拜,诵读《古兰经》。

因此,这一时期“回回人”所使用的语言是阿拉伯语,运用的文字也是阿拉伯文,并非自己创造的语言和文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拉伯字母)

到了公元13世纪,随着元大军西征以及我国疆域的扩大,更多的波斯人来到了中国。

相比较阿拉伯人,波斯人说波斯语,使用楔形文字,历史更加悠久。

于是,元朝时,波斯语代替了阿拉伯语,与蒙语、汉语一起,被列为官方三大语言之一,成为回回人的日常语言。

之后,在漫长的岁月里,随着“回回人”逐渐融入到当地的语言系统当中,他们开始使用汉语作为通用语言,并一直流传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