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由青海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青海省作家协会、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新诗研究中心主办的第五届昌耀诗歌奖于近日揭晓。

昌耀是中国新诗史上一位重要的诗人,丰富的人生经历锻铸了他独树一帜的写作风格,其代表作入选高中语文教材。他晚年亲自编选确定的诗歌选集《昌耀的诗》是人民文学出版社重要诗歌品牌“蓝星诗库”中极具分量的一本。

此次荣获昌耀诗歌奖的两位诗人——吉狄马加和欧阳江河,都以各自富有创见性的写作实绩,拓展了当代诗歌的路径与思考,并且他们的诗集也都收录在“蓝星诗库·典藏版”丛书中。以下是他们的授奖词以及代表作品选。

吉狄马加获第五届“昌耀诗歌奖·特别荣誉奖”

授奖词

诗人吉狄马加以彝族之子的身份从大凉山出发,他以深情的颂歌方式为他的母族、也为整个诗坛奉献了一曲动人心魄的《初恋的歌》,由此成为当代彝族文化与彝族精神的诗歌代言人。此后,吉狄马加的思想艺术视野日趋开阔与宏大,与中外现当代诸多杰出、伟大的诗人构成深刻、丰富、有效的对话和互动关系,由此也使得吉狄马加从最初的一位符号性的当代彝族诗人,转变成一位具有广泛影响的当代中国诗人与世界性诗人,并相应地使得其诗歌文本蕴含着丰富、复杂的民族(彝族)意识、中国经验与人类观念。一般而言,吉狄马加的诗歌语调高亢、激昂而庄严,情感真挚、质朴而炽热,属于颂歌体,风格大气、豪放、崇高,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尤为难得的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吉狄马加的诗歌创作日益自觉地将本土经验与世界眼光有机融合在一起,诗人常常从人类文明与人类命运的思维角度与思想高度,处理社会现实的重大题材,其高远、超迈的立意为许多当代诗人所欠缺,由此充分彰显出吉狄马加诗歌创作与众不同的卓越价值。此外,近一二十年来,吉狄马加还创建了青海湖国际诗歌节、泸州国际诗酒大会、成都国际诗歌周等国际性诗歌交流平台,为新世纪中国当代诗歌的海外传播作出了非常积极与重要的贡献,大大提升了中国当代诗歌及中国当代诗人在国际上的地位与影响力,广受中外诗人的肯定与好评。鉴于此,特授予吉狄马加先生第五届“昌耀诗歌奖·特别荣誉奖”!

欧阳江河获第五届“昌耀诗歌奖·诗歌创作奖”

授奖词

1980年代以来,欧阳江河从其早期的成名作《悬棺》,中经后来的《汉英之间》《玻璃工厂》《傍晚穿过广场》,直到晚近的《泰姬陵之泪》《凤凰》《埃及行星》和《宿墨与量子男孩》等诗歌作品,不仅以其“元诗”和“元语言”实践充分展现出其杰出的语词想象与混成能力,为我们的汉语注入一种璀璨生动的语言景观与强劲活力,还以其对“世间一切崇高的事物,以及事物的眼泪”细致敏锐的体察与精妙深入的研究,以对我们这个时代的社会、历史、精神与文化多重视角的广阔关怀,建构和叠加出诸多独属于诗人自己的个体化的“元当代”,介入、反思、撑破和超越问题重重的现代性,有力地拓展了中国诗歌的精神、思想与诗学空间。有鉴于此,特将第五届“昌耀诗歌奖·诗歌创作奖”授予诗人欧阳江河先生。

/吉狄马加作品选读/

彝人谈火

给我们血液,给我们土地

你比人类古老的历史还要漫长

给我们启示,给我们慰藉

让子孙在冥冥中,看见祖先的模样

你施以温情,你抚爱生命

让我们感受仁慈,理解善良

你保护着我们的自尊

免遭他人的伤害

你是禁忌,你是召唤,你是梦想

给我们无限的欢乐

让我们尽情地歌唱

当我们离开这个人世

你不会流露出丝毫的悲伤

然而无论贫穷,还是富有

你都会为我们的灵魂

穿上永恒的衣裳

反 差

我没有目的

突然太阳在我的背后

预示着某种危险

我看见另一个我

穿过夜色和时间的头顶

吮吸苦荞的阴凉

我看见我的手不在这里

它在大地黑色的深处

高举着骨质的花朵

让仪式中的部族

召唤先祖们的灵魂

我看见一堵墙在阳光下古老

所有的谚语被埋进了酒中

我看见当音乐的节奏爬满羊皮

一个歌手用他飘忽着火焰的舌头

寻找超现实的土壤

我不在这里,因为还有另一个我

在朝着相反的方向走去

火焰与词语

我把词语掷入火焰

那是因为只有火焰

能让我的词语获得自由

而我也才能将我的全部一切

最终献给火焰

(当然包括肉体和灵魂)

我像我的祖先那样

重复着一个古老的仪式

是火焰照亮了所有的生命

同样是火焰

让我们看见了死去的亲人

当我把词语

掷入火焰的时候

我发现火塘边的所有族人

正凝视着永恒的黑暗

在它的周围,没有叹息

只有雪族十二子的面具

穿着节日的盛装列队而过

他们的口语,如同沉默

那些格言和谚语滑落在地

却永远没有真实的回声

让我们惊奇的是,在那些影子中

真实已经死亡,而时间

却活在另一个神圣的地域

没有选择,只有在这样的夜晚

我才是我自己

我才是诗人吉狄马加

我才是那个不为人知的通灵者

因为只有在这个时刻

我舌尖上的词语与火焰

才能最终抵达

我们伟大种族母语的根部!

母 语

妈妈虽然没有用文字留下诗篇,

但她的话却如同语言中的盐。

少女时常常出现在族人集会的场所,

聆听过无数口若悬河的雄辩。

许多看似十分深奥的道理,

就好像人突然站在了大地的中心;

她会巧妙地用一句祖先的格言,

刹那间让人置身于一片光明。

是她让我知道了语言的玄妙,

明白了它的幽深和潜在的空白,

而我这一生都将与它们形影相随。

我承认,作为一个寻找词语的人,

是妈妈用木勺,从语言的大海里,

为我舀出过珊瑚、珍珠和玛瑙。

/欧阳江河作品选读/

整个天空都是海水

海洋是晴空,陆地是阴天

层层气候裹住万物

乌云和小麦在面包中翻滚

我们耕耘肉体,收获灵魂

把玉米一直种植到大海边

斥退丰收,让海浪汹涌

让海的深蓝色覆盖月色

让新月的嘴唇永远闭上

它刚刚还在诉说一颗无边跳动的心

而在月圆时,在一天的百年里

我们世世代代的眼睛噙满热泪

从一只鸟的遗骸看见盛大的鱼群

整个天空都是海水

玻璃工厂(节选)

1

从看见到看见,中间只有玻璃。

从脸到脸

隔开是看不见的。

在玻璃中,物质并不透明。

整个玻璃工厂是一只巨大的眼珠,

劳动是其中最黑的部分,

它的白天在事物的核心闪耀。

事物坚持了最初的泪水,

就像鸟在一片纯光中坚持了阴影。

以黑暗方式收回光芒,然后奉献。

在到处都是玻璃的地方,

玻璃已经不是它自己,而是

一种精神。

就像到处都是空气,空气近乎不存在。

2

工厂附近是大海。

对水的认识就是对玻璃的认识。

凝固,寒冷,易碎,

这些都是透明的代价。

透明是一种神秘的、能看见波浪的语言,

我在说出它的时候已经脱离了它,

脱离了杯子、茶几、穿衣镜,所有这些

具体的、成批生产的物质。

但我又置身于物质的包围之中,生命被欲望充满。

语言溢出,枯竭,在透明之前。

语言就是飞翔,就是

以空旷对空旷,以闪电对闪电。

如此多的天空在飞鸟的身体之外,

而一只孤鸟的影子

可以是光在海上的轻轻的擦痕。

有什么东西从玻璃上划过,比影子更轻,

比切口更深,比刀锋更难逾越。

裂缝是看不见的。

凤凰(节选)

7

人是时间的秘书,搭乘超音速

起落于电话线两端:打电话给自己

然后到另一端接听。但鸟儿

没有固定电话。而人也在

与神相遇的路上,忘记了从前的号码。

鸟儿飞经的所有时间

如卷轴般展开,又被卷起。

三两支中南海,从前海抽到后海,

把摩天楼抽得只剩抽水马桶,

把鹤寿抽成了长腿蚊。

一点余烬,竟能抽出玉生烟,

并从水泥的海拔,抽出一个珠峰。

8

升降梯,从腰部以下的现实

往头脑里升,一直上升到积雪和内心

之峰顶,工作室与海

彼此交换了面积和插孔。

一些我们称之为风花雪月的东西

开始漏水,漏电,

人头税也一点点往下漏,

漏出些手脚,又漏出鱼尾

和屋漏痕,它们在鸟眼睛里,一点点

聚集起来,形成山河,鸟瞰。

如果你从柏拉图头脑里的洞穴

看到地中海正在被漏掉,

请将孔夫子塞进去,试试看

能堵住些什么。天空,锈迹斑斑:

这偷工减料的工地。有人

在太平洋深处安装了一个地漏。

霍金花园

水墨的月亮来到纸上。

这古人的,没喷过杀虫剂

的纸月亮呵。

一个化身为夜雾的偷花贼

在深夜的花园里睡着了。

他梦见自己身上的另一个人

被花偷去,开了一小会儿。

……这片刻开花,

一千年过去了。

没人知道这些花儿的真身,

是庄子,还是陶渊明。

借月光而读的书生呵,

竟没读出花的暗喻。

古人今人以花眼对看。

而佛眼所见,一直是个盲人。

从花之眼飞出十万只萤火虫,

漫天星星落掉在草地上。

没了星星的钮扣,花儿与核弹,

还能彼此穿上云的衣裳么?

云世界,周身都是虫洞,

却浑然不觉时间已被漏掉。

偷花人,要是你突然醒来,

就提着词的灯笼步入星空吧。

《昌耀的诗》| 人民文学出版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昌耀的诗》是“蓝星诗库·典藏版”丛书中的一种。诗集由作者亲自编选确定,收录自1955年到1998年创作的诗歌作品近200首,囊括了《峨日朵雪峰之侧》《慈航》《划呀,划呀,父亲们!》《河床》《斯人》《紫金冠》等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品,充分展现出诗人独特的创作风格和诗学理念。昌耀的诗以张扬精神困境中的生命意识见长,融感悟和激情于一体;意象凝重、壮美。饱经沧桑的情怀、辽阔旷远的人文背景、强烈的生命意识,构成作者宏大的诗歌整体。

《吉狄马加的诗》| 人民文学出版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吉狄马加的诗》是“蓝星诗库·典藏版”丛书中的一种。诗集 收录 吉狄马加 自发表诗歌以来的代表性作品,如《自画像》《彝人之歌》《太阳》《雪豹》《大河》等,展现了诗人几十年来的诗歌创作面貌。诗人将彝族的神话和诗学与现代语汇熔为一炉,独具表现力和感染力。 吉狄马加的诗歌创作得惠于其民族文化的滋养,得惠于经年不断的汉语创作的锤炼,也得惠于其不断培植的广阔文化视野,极具文化辨识度和国际影响力。

《欧阳江河的诗》| 人民文学出版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欧阳江河的诗》是“蓝星诗库·典藏版”丛书中的一种。诗集精选欧阳江河1980年代以来不同时期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如《汉英之间》《玻璃工厂》《关于市场经济的虚构笔记》《凤凰》《宿墨与量子男孩》等,充分展现出近四十年来诗人不断变化、突破的写作轨迹和诗歌面貌。欧阳江河的诗歌写作强调思辨上的奇崛复杂及语言上的异质混成,强调个人经验与公共现实的深度联系。他的写作具有相当的跨文化性、跨语言性,为诗歌拓展了自信的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初审:郭斯文

复审:李义洲

终审:赵 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