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解放战争的时候,三大战役对我军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这三场战役中,辽沈战役是最先开始的,并且我军在这场战役中也取得了丰硕的战果。东野歼灭敌人四十多万,而我军只有六万多的伤亡,并且还俘虏国军将领一百多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北的剿匪总司令部都被东野给端掉了,也就在这一刻,我军的总数超越了国军数量。然而再战斗结束后,却出现了比较奇怪的现象,就是我军在打扫战场的时候,只有十八万支枪被我军缴获了,这其中包括重机枪,长短枪等,可是我军歼灭敌人总数是四十多万,这可是严重不符合,那么其他的枪支到底去了哪里呢?

对这场战役进行总结的话,就可以得出三个结论,首先就是国军的这些配置中,不是所有的人都会上战场,也就是说他们并不都是战斗人员,而这也是正常的,因为就是在现代部队里也同样有非战斗人员在战场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在武器配备的人员上也是存在很大差别的,就比如重机枪的人员配备,就会有不少人,他们负责的工作都是不同的,有的负责运送弹药,有的是负责操作机枪作战。因此如果按照人数来算武器的话,很明显是不合适的,并且在这个过程中,有不少人因为武器上的差异而出现各种错误也就在情理之中了。并且重火炮的人员配比会更多,少则十几人,多则有上百人。而且这些人主要负责的就是火炮操作,部队也不会给他们配属枪支,因此作战时,这些人也不会在战场上冲锋陷阵。

另外就是没有经过作战训练的人员,他们负责的就是后勤工作,有一些士兵是专门为前线运送子弹,或者是扛武器的,所以这部分士兵也一定不会配上武器的。但是他们却是在部队里工作,应该算上是部队的人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前线的需要,运送物资才是他们的工作,如果给他们配备其他的武器,对这些人来说就是负担,还可能会造成更多的伤亡,最明显的就是通讯兵,他们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保证战场上的通讯通畅,不需要太多的武器,不然对他们来说还是累赘。

如果部队的数量越多,那么配属的后勤人员就会更多,而这也是为什么部队在有百分之三十的损失后,部队的作战能力就会大幅度下降的主要原因,因为这样的伤亡就等于作战人员有一半人都损失了,对于之后的作战就不容易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其他的人员在战斗方面没有什么经验,如果让他们组织作战根本就不可能,在辽沈战役中,参加战斗的敌人达到了六十万,可是在这些人中大部分都是非战斗人员,所以在我军消灭的四十多万敌人中,也有不少是没有枪支的。既然没有枪支,那么这些人就算是被俘虏,或者是被消灭,也就没有多余的枪支。

第二个因素就是战损,不少人觉得战场上的敌人装备怎么说也应该比我军更先进,所以在歼灭敌人数量越多的情况下,他们就可以获得更多的武器。然而这个结果却是相反的,因为国军中的精锐的确能够得到更好的武器,而蒋介石对他们也非常的看重,所以就给这些部队配属的武器也都是最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这些部队作战方面也是比较强悍的,就算是被我军围困,他们也一定会抵抗到底,甚至在这个过程中,他们的武器都会被消耗得差不多了,就算是最后他们被我军消灭,可是武器装备也就没有多少能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解放军不会为了战绩而去谎报缴获的兵器数量,在这个方面解放军一直都保持自己的作风,不弄虚作假,而在其他国家,谎报战果是经常有的事情,所以对于真实情况很多人都接受不了,这才让众人怀疑这个结果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