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申请去驻村,我有经验,我有信心!”2023年5月,在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乃东区安排驻村干部轮换之际,我主动请缨前往驻村。之所以说自己有经验,是因为我曾被借调到区脱贫攻坚指挥部工作,对农村的事较为熟悉。

当月21日,一条哈达、一包行李,伴我来到了乃东区颇章乡阿巴村,自此我这个山东人在雪域高原上又有了一个新身份——阿巴村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南市乃东区颇章乡阿巴村驻村第一书记王俞颖(右)正在了解村民生产生活情况。

01

“驻村干部,从来都不是来‘混日子’的!”

“听说咱们的驻村第一书记是从城里来的?她懂村里的事吗?”“谁知道呢,也许人家就是来‘镀个金’,混个资历呗!”……在我到村后参与的第一次村民大会上,对我的表态发言,现场的村民没有丝毫回应,有的只是窃窃私语。

那次会议的当晚,我失眠了,不只是因为村民的态度,还有阿巴村面临的现实困难。受高寒缺氧等自然条件限制,村里发展相对滞后,全村只有89户,其中低保户、脱贫户、监测户、五保户和残疾户就占了一半,乡村振兴任重道远。

“村子的发展路在何方?我能做什么?我是来干什么的?”在辗转反侧中,我对自己一遍遍发出“灵魂拷问”。

彼时,摆在我面前的选择不多。一是“干”,自己要干,更要带着大家一起干,但是现在村民们连我的话茬都不搭,这要如何才能打开工作局面?另一个则是“混”,一天天得过且过,待到驻村期满收拾行李走人,那样就真成了来“混日子”的了。

“驻村干部,从来都不是来‘混日子’的!”这句话是我在区脱贫攻坚指挥部借调时就经常听到的话,此刻不自觉地一次次在我的耳边回响。我很快调整好了自己的情绪,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我要用实际行动践行炽热的初心。

为尽快熟悉村情民意,那几天,天刚蒙蒙亮,我就带着驻村工作队队员一起入户走访,与老党员、老干部、群众代表、致富能手面对面交流,倾听他们建设阿巴的意见和思路。

入户走访虽然是个毫无新意的“旧招”“老招”,但却是被实践证明的一个非常行之有效的推动工作的实招,尤其是在地广人稀的藏区村庄尤为重要。因为,在当地群众眼里,在空气含氧量低(只有内地的70%左右)、五月天依然寒气彻骨的情况下,一批新来的驻村干部整日在居住分散的住户之间奔波实属不易,久而久之,他们与我们的心就会越贴越近。

仓决是我走访的第一户村民,前几次去时,她跟我聊天还显得有点拘谨,随着走访次数的增多,现在我们已经非常熟络了。今年藏历新年,仓决家的孩子邀请我去他家做客,那一刻,我非常感动,感受到了自己用真心换回了真心。

对我来说,能够成为群众身边的贴心人,得到村民的认可,这比什么都珍贵。随着与村民的距离越来越近,我的驻村工作也逐渐找到了突破口。

02

“年轻人总归应该自食其力!”

在与村民的一次次深入谈心后,我了解到种植业和务工是阿巴村人增收的主要途径。但是村里却有这样两个小伙子,他们既不帮家里做活,也不外出务工,白天要么在家睡觉、要么在村里闲逛,傍晚后则经常活跃在村委会院里的篮球场上。

于是,我向队里的专干和相熟的村民了解他们的情况。

“他俩一个高中毕业,一个大学毕业,都毕业两年多了,也不出去找工作,家里本来就不富裕,现在压力更大了。”村里的乡村振兴专干仁增央宗对这两个小伙子很熟悉,在他看来,这两人自尊心比较强,很多工作不愿意去干,有些“眼高手低”。

得知情况后,我等他们再来打球时,便和他们坐在篮球架下聊天。之后数日,他们来打球时我都会准时出现,和他们一起聊篮球,聊体育,聊爱好,进而一步步聊到了生活,聊到了工作,然后向他们抛出了我的观点:“有爱好是对的,打篮球锻炼身体也是好的,但是年轻人总归应该自食其力!”

最后,不知道他们是嫌我烦了,还是我的劝说起了一些作用,他们说:“只要你给我们找到稳定的工作,我们就去干。”

不管是出于哪种原因,听到他俩的这句话以后我非常兴奋。因为,帮助村民就业增收本来就是我这个驻村第一书记的分内之责。经过多方打听、认真留意,我得知当时乃东区委政法委正在招收铁路看护员,工资、福利待遇都不错。听到这个消息后,我先是向政法委的同志们咨询报名事宜,随后又让兄弟俩准备相关材料去报名。

报名不久后,他俩就收到了被招录的通知,当我知道此事时,兴奋得就像当初自己刚参加工作时一样,又把他俩喊到村委会叮嘱他们好好干。

之后,我也一直在关注着兄弟俩的工作情况,生怕他们一不高兴就辞职不干了。不过事实表明,我的担忧有些多余了。

不久后,他们的父母来了村委会,刚碰面就一把拉着我的手表示感谢。握着两位老人的双手,我也是百感交集,对他们说:“不要客气,这是我应该做的。”

这两兄弟的事,让我更加重视农村群众在求职就业中的急难愁盼。为帮助村里的劳动力更好地实现就业增收,驻村以来,我相继组织了3次农牧民实用技能培训,覆盖群众107人次。

03

“为村民打造出干净整洁的村子。”

由于受气候、人文、地理环境、习俗等方面的影响,阿巴村几乎家家户户都有不少牛羊,甚至部分村民家中小院都快被牛粪铺满了,难以找到落脚之处。

“人居环境的好坏对个人的健康影响很大,为村民打造出干净整洁的村子,也是乡村振兴工作的一部分。”在一次村里的会议上,我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咱们在村外修建一个集中圈养牲畜的圈舍,大家的牛羊都可以迁过去养……”我的话还没说完,大家就炸开锅了似的议论纷纷。村里的老人益西次仁情绪激动地直接在会上说:“我们和牛羊离得近,心里才踏实。以前也没有人让我们分开,怎么现在就要分开,反正我不分,谁要分谁就分去。”他这么一说,大家像找到了共鸣一样,都开始七嘴八舌地附和着,会议就这样在大家的反对声中不欢而散了。

为了早日改善村里的人居环境,这样大大小小的会开了十多次,现场调解了七八次,但还是无法让所有村民满意。

就在我心里打退堂鼓时,我在区脱贫攻坚指挥部借调时的领导听说了这个情况,对我说:“小王,你要干的事是件好事,你只要能说服村民,做通他们的思想工作,工作上我们一定支持你。”

领导的鼓舞和支持为我注入了继续推动工作的动力,于是,我带着工作队的队员挨家挨户做村民的思想工作,讲利弊,村民们也渐渐被我们说服。

当村里的牛羊全部“搬家”后,我便组织人员对村内进行“大扫除”,这次“大扫除”,我们清理了生活垃圾乱堆乱放点220余处,清理出了路边杂草、白色垃圾、庭院垃圾等12余吨,让村内人居环境风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极大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阿巴村的牛羊“搬家”后,村里环境获得了极大改善。

如今的阿巴村完成了华丽转身,还被评为了乃东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十大美丽行动”美丽宜居村(社区)。看着村里的环境一天比一天好,村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甜,我的信心也越来越足。

作为千万名“驻村第一书记”之一,我的能力有限,但我始终坚信,只要心怀一颗真正为老百姓做事的心,心里想着他们、装着他们,把他们的事情当成自己的事情来去做,就一定能把工作做好,只有融入他们,走进他们的内心,才能真正体会到什么叫急他们所急、盼他们所盼、想他们所想。

在雪域高原,许多女孩子的名字里都含有花的意思,如果也让我选一个类似的名字,我希望是格桑花,因为它柔中带刚,无论多么风劲雨急,总能在雪域高原绚丽绽放。

(作者王俞颖系西藏自治区山南市乃东区颇章乡阿巴村驻村第一书记)

来 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4年第12期

总监制:姚卜成

监 制:韩世雄

编 辑:张琼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