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梅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国家公园与旅游学院党委书记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国家公园与旅游学院创立于1993年,3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培养文明旅游使者的教育实践。非常荣幸和大家分享“一人、一家、一世界”的3个故事。

钟永德,学院生态旅游学科带头人,学生们都亲切地称呼他“钟嗲”。从教30多年来,他创新打造了“课堂教学+专业实践+文明旅游公益宣传”的实践育人模式。

在课堂上,钟嗲是儒雅风趣的学者,潜移默化地传授文明旅游知识;在专业实践中,钟嗲是生龙活虎的行者,跋山涉水带领学生们奔赴张家界、南岳衡山、三江源等地开展文明旅游解说牌与“自然教育”课程的设计;在文明旅游公益宣传中,钟嗲是摇旗呐喊的引领者,进校园、进景区、进社区、进乡村先后开展公益宣讲200余场,为发展旅游产业,倡导文明旅游而努力。

在钟嗲的带领下,学院教师团队建设了绿色课程体系,打造出“可持续旅游”“旅游解说”“自然教育”“旅游礼仪”等国家级、省级一流专业特色的精品课程,将“文明旅游”宣传活动纳入课程教学与考核中,切实增强学生文明旅游的知识储备,让绿色发展、文明旅游理念入脑入心。

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隆子县玉麦乡,全乡面积3534.97平方公里,曾经被称为“中国人口最少的三人乡”,桑杰曲巴老人带着他的两个女儿卓嘎和央宗始终秉持着“家是玉麦、国是中国、放牧守边是职责”的信念,30多年如一日,以放牧巡山的方式,守护着祖国数千平方公里国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6月21日,“以青春之名 行文明之旅”——2024年全国大学生文明旅游暑期实践活动启动仪式现场,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国家公园与旅游学院党委书记洪梅分享该校文明旅游教学实践故事。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陈剑/摄

受到三人乡事迹的感召,从2019年开始,学院先后有3批援藏教师和4批援藏实习队的学生来到这里。他们送教下乡,手把手教藏族群众做旅游民宿接待、旅游景区建设;他们重走巡边路,行囊里放着国旗和颜料,走到哪里,五星红旗就插到哪里,走到哪里,五星红旗就涂画到哪里;他们开展文明旅游宣传,化身文明旅游志愿者,为广大进藏游客营造安全舒适、文明有序的旅游环境。

正如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给卓嘎、央宗姐妹的回信中所说的,希望她们继续传承爱国守边的精神,带动更多牧民群众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在雪域边陲,做神圣国土的守护者、幸福家园的建设者。

学院教师将课堂主阵地延伸至第二课堂,让祖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一事一物、一情一景都成为学生文明旅游、家国情怀的教科书。

2016年,我们开始组织文明旅游专项暑期实践活动,当年活动负责人高云飞同学说:“做文明旅游这件事不是我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受到像钟嗲这样的老师们的教育启发,这是我作为一个旅游人一生的使命和荣光。”

在校期间,高云飞组织同学通过校园签名、活动路演、发放宣传册等多种形式,宣传文明旅游理念。暑期,他们活跃在大街小巷、旅游景区、美丽乡村进行文明旅游实践。

毕业后,高云飞创办了一家大学生旅游文化传播公司,推进开展“保护丹霞地貌公益志愿者”“文明旅游公益计划”等宣传活动,6年时间,累计完成2万多人次大学生的传播,让心灵与美景呼应,让文明与旅途同行。

在我们的毕业生中,类似高云飞这样的学生还有很多。外交部湖南推介会、中非经贸博览会等大型国际活动现场有我们学生参与文明旅游实践的身影;国际领队引导中国游客知礼守礼、文明出游,同学们积极参与讲好中国故事,树立中国形象。

过去30年,我们以知促行、以行促效、知行合一,培养了7000余名毕业生,他们从课堂走向社会,从湖南走向世界。通过旅游教育,为每一个学生打上“文明旅游”的终身烙印,是我们的追求,让我们为文明旅游这一无尽的责任作出自己应尽的贡献。

来源: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