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汁、咖啡+冰杯,得到一杯橙C美式,葡萄汁、气泡水+冰杯,得到一杯葡萄冷萃……夏日炎炎,除了雪糕、瓶装饮料、奶茶,消费者如今多了一个选项——冰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小红书,搜索关键词,能看到“冰杯自制饮品”“冰杯DIY”“冰杯调酒”等超过4万篇种草笔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冰杯遇上任何饮品,仿佛都是天造地设的一对。正因为这样多种多样的搭配方式,冰杯正在年轻人中刮起一阵新的流行之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冰杯价格争议

一边是社交平台上火热的内容分享,另一边,也有消费者质疑冰杯的价格是否太贵。

6月19日,有媒体联系了一家制冰工厂,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一箱冰杯价格为102元,共60杯,平均一杯1.7元。如果做代理,需要拿货500箱,价格为1.5元一杯。从记者走访的情况来看,市面上的冰杯大多是3元左右。从工厂到便利店,价格翻了一番。

虽然一些博主在分享时往往把价格很香作为卖点,用自制冰美式、冰拿铁的价格与瑞幸等咖啡品牌对比,但要制作一杯像模像样的饮品,价格并不便宜。比如按照小红书上分享的笔记制作一杯“落日飞车”鸡尾酒,味全橙汁8.9元,元气森林气泡水6元,50ml的百加得朗姆酒21元,再加一杯3.5元的冰杯,这杯自己动手的饮品价格为39.4元。

针对冰杯的价格争议,不少网友表示“性价比不高”“可能是智商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冰杯市场有多大?

据了解,在发达国家,食用冰早就是一种消费习惯。智研瞻产业研究院介绍,在日本的便利店中,一次性冰杯的年消费量已经达到25.7亿杯,冰杯已经成为和饮料一样的大众消费品。

数据显示,2022年全球商用与家用制冰机市场规模为16.2亿美元,2026年预计将增长至26.33亿美元。相比之下,我国的制冰市场才刚刚起步,赛道还有较多的发展空间。

伴随着国内消费需求的不断升级以及年轻一代的成长,食用冰的需求也呈现不断增长的态势,未来可望成为冰饮市场的另一股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3即时零售冰品冰饮消费趋势白皮书》显示,超过40%的消费者希望酒水、饮料、乳制品能在冰镇状态下食用。2023年7月底至8月初,美团外卖上全国冰块销量比2022年同期增长182%,售卖“食用冰”商家数量同比2022年增长近90%。其中北京、深圳、成都、广州、天津成为购买冰块最多的城市,相关商品销量增速均超全国平均水平,增速超过200%。

记者以制冰为关键词在企查查APP上搜索,可以搜到4309家存续、在业的企业。其中,成立于2020年的广州冰力达食品有限公司出货量呈倍数级增长,年销量一度从2022年之前的100万、200万杯翻番至2023年的5000万杯。

冰杯为什么这么火?专家分析

盘古智库高级研究员江瀚认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饮品的需求不再仅仅局限于解渴,而是追求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口感体验。冰杯的流行就与消费者的此类需求背景密切相关。

《2023即时零售冰品冰饮消费趋势白皮书》显示,超过40%的消费者希望酒水、饮料、乳制品能在冰镇状态下食用。低温乳制品、冰淇淋、冰啤酒、冰预调鸡尾酒、冰包装饮料、冰包装水等冰品的消费金额与频率,相比2019年均有10%—15%增长。

消费者需求增长,冰杯种类也更加多样化,除了上文提到的原味冰杯和柠檬片冰杯产品,在盒马生鲜超市,冷萃咖啡液、葡萄汁、百香果汁也开始被做成小颗冰球装杯售卖。

“冰杯市场的不断创新和拓展也为其流行提供了动力。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冰杯产品推陈出新,不仅外观更加精美独特,而且功能也更加多样化,满足了消费者对于个性化和差异化产品的需求。”江瀚补充道。

IPG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柏文喜强调,社交媒体的推动作用也不容忽视。

柏文喜表示,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和影响力的增强,社交平台上的笔记和用户分享已经不再是简单的信息交流,而是可以形成一种潮流和趋势,扩大影响力,吸引更多人的关注和模仿。

(来源:综合潇湘晨报、海报新闻、、网友评论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