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出门要看黄历”,意思就是无论做什么事都得提前看好日子,各个节气对要做的事情成功与否起到很大作用。

比如南方端午前后喜欢下暴雨,这段时间就最好不要做开店、装修等事宜,免得雨水过多耽误事。

又或者北方入冬时间早,要提前准备好过冬储备等等。

关于一年四季的各个气节,老祖宗早已将其化作口诀,给现代人提供参考便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比如快要到来的三伏天,就有“一伏热,二伏燥,三伏烤”、“入伏吃三豆”等等口诀。

三伏天是处于小暑和大暑之间的节气,这段时间是出了名的热,提示人们要尽早做好防范。

每年三伏天都会出现不少问题,甚至有些高热地区还发生过“热死人”的事件,所以入伏天气一定要提高警惕。

今年三伏天是哪天入伏?会不会出现超过以往的高热天气?接下来就仔细分析一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晚入伏、超长伏

夏至刚刚过去,相信每个人都感受到了太阳越来越猛的势头。

尤其是北方地区,好几个月都没下过雨,正在经历着干旱天气的痛苦。

夏至过后大家熟悉的三伏天就要来临,“夏至三庚数头伏”,意思就是夏至结束后第三个庚头就将进入初伏天。

进入了三伏天意味着一年中最为炎热的天气即将到来。

这个时期的气候特征比较明显,一般围绕着高温、燥热、低气压以及小风速等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们在这样的天气里感觉十分不好,酷热难耐且空气中的风浪都是燥热的。

之所以称之为“三伏天”,正是因为人们在这种天气里被热浪困扰,连腰板也难以完全直起,需要伏地才能避开一定的热流。

俗话说“早入伏凉飕飕、晚入伏晒死牛”,想要三伏天没那么炎热难耐,就看入伏日期是早还是晚。

入伏的早晚一般看两个因素,前者为入伏的日期,一般在阴历五月算是早,如果到了阴历六月才入伏则算是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此之外还要看昼夜因素,如果是白天入伏就算是早,晚上入伏则算是晚入伏。

根据今年的日子推算,三伏天总长度达到了40天,算是“超长伏”。

三伏天长不长主要看中伏,今年初伏为10天,末伏也为10天,唯独中伏达到了20天。

初中末加起来总共40天,算是达到了超长伏的标准。

按照古老的计算方式显示,今年的初伏在阳历7月15日,整个三伏天周期为40天,最后在8月13日结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阳历7月15日正是阴历6月10号,算是晚入伏的典型代表。

结合那句“晚入伏晒死牛”可以预见今年又是个炎热的三伏天。

二、今年三伏天有多热

每年夏天人们最关心的就是热不热,前几年很多地区出现了“极端天气”。

不仅气温超过往年记录,降雨量还大幅减少。

天气热开空调的人自然多,用电量大幅上涨,但缺少水发电成为苦恼之一。

所以不少地区停电成为常态,让大家大为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