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报极目新闻记者 曹磊 通讯员 周小平

进入梅雨季节以后,多雨的天气并没有对武汉本地的蔬菜生产、采摘和上市带来明显的影响。

连日来,极目新闻记者走访市场了解到,由于6月里有20多种本地应季蔬菜大量上市,同时外地蔬菜的来货情况也比较稳定,终端市场里每斤2元上下的菜品不在少数。业内人士称,当前季节里的江城菜价总体呈现稳中下降的趋势。

多种菜品价格更亲民

6月23日,在汉口石桥一路的一家集贸市场里,满满当当的蔬菜摊位上,摆放着各种新鲜蔬菜。

买了一把红苋菜和一把白豇豆的黄阿姨告诉记者,从上周的高温天气,到现在依然有些湿热的梅雨天气,家里每天吃青菜比较多,感觉菜价在慢慢变便宜:“最明显的就是这个白豇豆,上个月最高要15元一斤,今天只要4元一斤。”

记者注意到,市场里的青椒、四季豆、茄子、芹菜、黄瓜、苦瓜、瓠子、薯尖等蔬菜的价格,普遍在每斤2元到4元左右,比月初时下降了0.5元至1元不等。其中,白豇豆与5月刚上市时相比便宜了七八成。

本地蔬果进入采摘季

6月24日,在位于长江新区阳逻街道新堤村的武汉绿果果生态家庭农场里,各种时令蔬果长势喜人。农场主陶国民介绍,农场里种植的毛豆、白豇豆、茄子等夏季果蔬,正在步入集中采收季,每天源源不断地给武汉市场供给货源。

陶国民介绍,整个家庭农场的果蔬种植面积达到近500亩,专业种植户发展到100多户。以前种白豇豆没有掌握种植技术,每亩地顶多收2000斤,现在种植技术成熟,每亩的产量超过3000斤,而且一年可以种两季,每亩田的毛利润能达到万元左右。

武汉现代农业教育中心专家分析称,按照规律,武汉6月中上旬的气温升高,有利于白豇豆生长,产量增加,跌价实属正常。

武汉周边产地货源充足

来自白沙洲农副产品大市场的监测数据显示,进入6月以后的三周时间里,武汉蔬菜市场上主要品类的菜价呈现出涨跌互现、跌价品种相对更大、价格稳中下降的趋势。主要原因是,武汉本地蔬菜的出产量增大,同时又有周边地区的货源大量“增援”,拉低了部分消费量比较大的蔬菜的身价。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