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 冯浩

“医生,我昨晚喝了点小酒,早上起来脚趾特别疼,查了血尿酸正常的,咋回事哦?”

“血尿酸越高,罹患痛风的风险越大,但不是所有高尿酸血症患者都会发展为痛风”

血尿酸正常就不是痛风了么?

痛风大家都不陌生,其与嘌呤代谢紊乱和高尿酸血症直接相关,国家风湿病数据中心数据显示男性发病率明显高于女性(15∶1),平均年龄48.28岁,呈年轻化、逐年增长趋势[1]。

如今,随着平均寿命的延长、饮食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痛风已成为我国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类疾病。

当患有痛风时,不积极治疗、不能将尿酸控制在正常范围内,那么痛风石就会出现。

痛风石又称痛风结节,是体内因血尿酸水平过度升高,超过其饱和度而在身体某部位析出的尿酸盐结晶,就好比一杯盐水中的盐浓度超过一定限度后,慢慢被析出来的白色沉积物一样,为淡黄色或白色大小不一结节、质地坚硬,其多见于关节软骨、滑囊、耳廓、腱鞘、关节周围组织、皮下组织和肾脏间质等处。

痛风诊断

目前常见痛风诊断方法与局限

1.目前痛风诊断一般是以血尿酸值高于正常指标来判定。但是,有42%的患者的实验室生化检查指标表现为高尿酸血症,但无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在痛风急性发作期,血尿酸值却在正常范围内。而临床诊断痛风的“金标准”是患者体内是否有尿酸盐结晶,常需关节穿刺在显微镜下发现尿酸盐结晶,但是有25%~30%的痛风患者为阴性表现。

2.传统的影像学检查能力有限。常规的X线、CT、核磁共振和超声检查对痛风石诊断没有特异性,无法识别早期隐匿、微小痛风石。

当痛风的临床诊断不确定且不能证实尿酸盐结晶时,双能量CT检测尿酸盐结晶可作为确诊痛风的重要依据之一,诊断痛风的敏感度及特异度均较高[2]。

双源CT是目前影像技术中唯一能显示出体内尿酸盐结晶的技术,双能量CT基于物质鉴别的原理,采用高低不同的管电压进行数据采集,再经过处理鉴别物质的不同成分。由于尿酸盐结晶存在不同的X线衰减特性,能够检出体内的尿酸盐结晶。

如下图所示,双能量CT重建伪彩图,绿色为尿酸盐结晶(痛风石),皮质骨为蓝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双源CT影像成像是目前影像技术中唯一能显示出关节中可能存在的尿酸结晶的技术

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拥有广元独家德国西门子Force双源CT,其双能量痛风分析具有快速多部位成像、无创、定性定量分析、费用低、可重复性高的特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成像具有特异性及敏感性

能够用不同颜色把不同的组织标记出来,尿酸盐结晶显示为绿色的痛风石,区分明显,有助于诊断临床症状不典型及血尿酸水平正常的痛风患者。

2.实现痛风石可视化

直观、准确显示痛风石的形态、数量及分布位置,作出定量分析,检测临床疗效,对临床调整治疗方案及疗程有良好的指导意义;

  1. 对尿酸盐结晶(痛风石)作出定性分析;
  2. 观察痛风石对骨质的侵犯情况;
  3. 双能量CT扫描相对于常规单能量CT扫描,不会增加患者的辐射剂量。

痛风根据不同进展情况可分为4个阶段:

1.无症状期:仅有波动性或持续性的高尿酸血症,无明显痛风症状。

2.急性关节炎期:痛风患者经常会在夜晚出现突然性的关节疼,发病急,常发病的关节是大脚趾,但发病的关节不限于此,还常见于手部的关节、膝盖、肘部等。

3.慢性关节炎期:患者常出现淡黄色或白色大小不一的隆起或赘生物,质地偏硬,类似石子的痛风石,在身体的各个部位尤其是四肢形成的痛风石,可严重影响肢体外形,导致关节畸形、功能障碍、神经压迫等。

4.肾脏病变症状:长期痛风患者可进一步出现肾脏损伤,表现为痛风性肾病、尿酸性肾结石,严重者发生急性肾衰竭,危及生命。

广元市第一人民医院放射科简介

放射科于1966年建院初即成立,经过50余年的建设和发展,目前已成为融普通放射(含DR、胃肠造影、乳腺钼靶)、CT、磁共振(MRI)等多项检查为一体的综合影像学科,是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西南放射专科联盟理事单位,广元市影像重点专科。

科室现有医技人员40余人,其中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3人,中级及以上职称医技20余人,硕士研究生8人,其中广元市放射学专委会名誉主任委员、广元市学科技术带头人1人,广元市放射学专委会副主任委员2名,多人在省市学术团体任职。

科室高端影像设备达国内先进水平,在广元独家拥有全球最先进的西门子双源Force CT和3.0T磁共振Vida,在区域内率先开启了 CT 安全筛查与自由成像时代,可实现自由心率一次心跳完成心脏冠脉心功能成像,心脑一站式及胸痛三联征CTA,独家实现低于1个毫西弗完成全脑血管灌注成像及开展超低辐射剂量的肿瘤成像、骨髓成像,打破了以往CT检查的局限,完成双能量分子弥散成像类PET成像,可成熟开展全身实质性脏器MRI动态增强、头颈部高分辨血管成像、各部位多模态功能成像和磁共振类PET成像,多项新技术应用处于省市先进水平。

科室团队在科研方面秉承“精医创新、与时俱进”的理念,目前承担着市重点科技计划科研项目共7项,合作承担省医学会科技计划科研项目1项,近年在国内核心及专业期刊发表署名文章数十篇。为充分发挥各设备的优势,全面发挥其功能应用,科室逐年派遣各专业组人员外出华西、西安、重庆、北京等地进修学习,并大力推行新技术、新项目,以更好地服务于临床诊疗,惠及一方患者。

放射科咨询及预约电话:0839-3306327(CT1)、0839-3312867(MRI)

科主任:黄文光 副主任:王涛,母青林

参考文献:

  1. 徐东,朱小霞,邹和建,等. 痛风诊疗规范[J]. 中华内科杂志,2023,62(9):1068-1076.
  2. Yu Z, Mao T, Xu Y, et al. Diagnostic accuracy of dual-energy CT in gout: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Skeletal Radiol. 2018 Dec;47(12):1587-1593.